陈朝晖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历时78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期,是公认的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也被称作是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从创刊之日起就强调了一切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的事件、人物都在它的刊登范围之内,所以它报道的内容覆盖面、涉及的地域都非常广泛。《申报》中就有大量有关海属地区五四运动的资料,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100年前海属地区五四运动历史的重要史料。
一、《申报》清晰记录了海属地区五四运动兴起和发展过程
《申报》作为新闻日报,连续性和时事性是其基本特点,同时新闻报道必须要清楚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等基本要素。因此,按照《申报》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把它所刊登的有关海属地区五四运动的几十份资料整理出来,就基本可以精准梳理出其发展过程及某些事件的具体时间刻度。这就弥补了档案、回忆等资料的不足,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海属地区五四运动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
第一阶段:八师和十一中率先行动,支持北京学生,抵制日货
《申报》上第一篇有关海属地区支持五四运动的资料是5月12日刊登的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今连云港师专)的通电(《清江浦第八师范来电》),随后,5月25日刊登八师倡用国货的通电(《板浦公电》)。5月27日的《地方通信·海州·学生之爱国热》报道了省立第十一中学(今海州高级中学)于5月21日成立“爱国团”,并且决定联络海州各校上街进行倡导国货宣传的新闻。由此可见,八师率先声援五四运动,十一中紧随其后,两校都把倡导国货、抵制日货作为斗争的首要任务。
第二阶段:学商工各界抵制日货
6月8日刊登的《板浦公电》《各地对日影响之新讯·海州》,6月16日刊登的《地方通信·海州·抵制日货之进行》和6月22刊登的《赣榆抵制日货之坚决》则清楚地反映了海属工商各界在学生宣传感染下也开始抵制日货的史实。
第三阶段:“驱陶”斗争
在海属人民联合抵制日货之势如火如荼之际,6月10日,海属人民发现灌云县奸商违反官方禁止粮食出口之令,私自出口粮食,而且是卖给日本人!这激起了海属人民的公愤,本指望县署惩办奸商,结果不久发现灌云县知事陶士英和奸商是相互勾结的。于是海属各界为了使“以粮资敌”的陶士英得到严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参加巴黎和会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但全国人民的抵制日货反日斗争仍在继续,海属地区各界也在为要求对陶士英“严加惩办,为后之私运者戒”而不断努力。《申报》从6月22日开始对此案进行了持续报道,直至1922年还有后续报道,共计36篇。“倒陶”运动是在6月28日之后全国继续反日斗争的组成部分,是五四运动在海属地区的继续。
第四阶段:声援福州人民反日斗争
1919年11月16日发生的“福州惨案”掀起的全国性反日浪潮是五四运动的继续。闽案发生后,海属人民极其愤慨,12月6日《申报》刊登海属学生会八市分会向各报馆、全国各界联合会通电。电文如下:
“板浦学生会公电-----—各报馆、全国各界联合会公鉴:闽省日侨殴学、警,派兵镇压,毫无公理,若再含糊隐忍,有何生趣?望极力支持,同人愿牺牲以为后盾。海属学生会八市分会麻。”
总之,把《申报》的这些记录整理出来,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海属地区五四运动的全过程,为我们了解海属地区五四运动的进展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大门。
二、《申报》为我们了解海属地区五四运动详情提供了鲜活的史料
《申报》的资料不仅能让我们后人了解海属地区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而且它还为我们深入研究提供鲜活的史料。有关海属地区五四运动的史料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学生、商会通过《申报》向全社会公布自己的主张或者抵制日货取得的成绩的通电。这类资料最直接记录了当时各界支持五四运动的真实思想状况,弥足珍贵。另一类是新闻报道,详细记录了许多活动的过程,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生动的历史细节和事件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弥补了档案的不足和个人回忆笼统性的缺陷。下面分类整理若干与大家共享。
(一)海属各界支持北京学生、抵制日货的电文
1.5月12日刊登八师支持北京学生的电文
“清江浦第八师范来电-----—申报馆转各报馆、省教育会、全省各学校公鉴:外交变幻致激动,北京各校学生义愤,诛锄汉奸,揆理原情,罪不应死。除电恳督军省长代为吁请从宽解释外,希一致进行,临电不胜迫切企望之至。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全体学生公叩”
(注:当时板浦至上海的电报线路若有故障,便从淮安清江浦转发。)
2.5月25日刊登八师提倡国货的电文
“板浦公电-----—各报馆各商会鉴:抵制日货为救国良策,乃有奸商竟将国货加价,殊属可恨!务望切实劝导以利进行,幸甚!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生公叩”
3.6月8日刊登八师救国会介绍焚毁日货情况的电文
“板浦公电-----—各报馆均鉴:自外交失败,敝会巡行讲演,誓挽国权,灌云县商会长所开隆泰号私进日制火柴十二箱,经敝会再四请求,由商会长派商会职员吴修五代表交出焚毁。于六月七日,邀集官绅商农学界公同监视,举行焚毁式,到场数千人同声称快。请登报宣布。江苏第八师范学生救国会阳。”
4.6月22日刊登赣榆县商会通告-----—《赣榆抵制日货之坚决》
“赣榆商会发出公告云:敬启者,外交失败,国事日非,莽莽神州,恐将沦于夷族,幸我国人警醒尚早,引以为惧,北京学生振臂一呼,全民响应。财力告匮,武力未充,不得已而除此最下之图。现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目前之计,树风声以夺人,挽狂澜与既倒,果能由此实行,未必不足以张国威而伸民气。先贤所谓‘保天下者,匹夫虽贱与有责焉’,我国民二三复斯言。敝邑毗连青岛,更应近火先烈,敢不共体斯旨?爰于本月6日,开会集议,不期而来着达数千人之多。当场讨论办法,先以提倡国货不用日货为宗旨;次调查已存日货若干,订购未到日货若干,限三日内一律报告商会登记备查,并电知驻岛客庄停止交易;又次挨户按薄清查,遇有虚浮隐匿当众焚毁。此关公认,毫无强制,众谋既同,当付表决施行,当无窒碍。昨得本省高级官厅通电,谓曹总长现已免职,各界所要求者政府亦俯如所请云云。此曹某一人之任免,似不足以谢天下,且要求条件尚多,漫云所请,恐难取信于国民,其何妨开诚布公,一一举例,况国际问题尚未解决,徒以空言诳我工商学子。我工商学子果何所为而罢工闭市停课,根本大计漠然莫及,其阴手腕腔殆甚于满清官僚百倍。鄙会顷与同志约定,无论将来之结果为胜利为失败,要此低劣之物品,愿终古不使接触于吾人之眼帘,此为个人选择之权,无与于仇更无碍于亲也。尚望海内同志,其毋以一纸电文转移初志为幸,兹将实在情形函请查照,总期坚持到底,勿贻外人五分钟热度之讥。是所切盼,专布敬颂公绥。”
(二)关于海属各界抵制日货的新闻报道
1.5月27日《地方通信·海州》关于十一中成立“爱国团”的报道
“学生之爱国热-----—海州第十一中学校成立年余,成绩尚优,有学生两级共九十余人。日昨(二十一日)于课余时,请明校长,在该校第一教室开会,定名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校学生爱国团。当举胡剑冈、逮殿卿为正副会长。议定联络海属各校,一致倡用国货,并沿街宜(笔者注,原文如此,似应是“宣”)讲以醒海人。”
2.6月8日《各地对日影响之新讯》中关于海州学、工、交通各界抵制日货的报道
“各地对日影响之新讯·海州·第十一中学学生联络第八师范、崇真中学、县立高小诸校,于午节前一日(6.1),在距海城东北八里之新浦开提倡国货会,定名为海属学生联合会。是日早七时,由海城出发,八时抵新浦,受商界之欢迎,遂以商会为会场,各生相继演说,均足动听。午后整队游行街市并随处演讲,一时途为之塞。四时始各返校,中途遇雨,抵海城衣履已尽湿,而各生精神更旺,步伐更齐。
新浦省立第八工场内分织染两科,近以所用纱料多系日货,拟即宣布停机,一俟办到国货再行开织。
海州至青岛间之交通除民船外,多赖日本船海州丸往来。近经海商集资新购一轮,已于月前开驶。自青岛问题起,各客商多搭新船,海州丸一船月余无人过问矣!”
3.6月16日《地方通信·海州》关于海州抵制日货进行的报道
“抵制日货之进行·海州东北八里之新浦,近年商业颇形发达,外通青岛,内通清江,轮船码头皆设于是,故海城各商号大半迁来此间。九日以来,各商店门首皆悬有提倡国货小白旗一方。日船海州丸前日由此开往青岛,仅有搭客三人(乡人),九日仍放空来海。海州各校学生联合会于九日上午十时齐集于十一中学,十一时半由海赴新浦,步行烈日中,阅一时许抵浦商会(即天后宫)。下午化装演讲至六时始闭幕。旋应新浦商会会长周子亭之邀,开抵制日货会,讨论不进日货限期。周意拟以七月一日为始,学生方面只许以三日为期,双方相持颇坚,后经调解,议决以一周为限,周及各商人立约签字。至夜半,学生始回海,各学生自上午十时半中餐后及夜半以后始得晚餐云。”
(三)有关海属各界要求严惩灌云县知事陶士英的报道
灌云县知事陶士英私运米粮出洋接济日人一案不仅激起了海属各界的公愤,也引起全国关注,海属绅界、学界、旅京海属同乡会、全国学生联合会、江苏学生联合会都行动起来,不断电禀江苏省督及省长,要求对陶士英撤查严惩,一直斗争到8月底。陶士英违法证据确凿,在各界压力下,1919年8月31日,江苏省长公署终于下令陶士英“停职待查”,并任命了新的知事。“倒陶”运动取得胜利。《申报》对此案进行了跟踪报道,相关报道达30多篇,这些报道同时也会将各界致督军省长的电文抄录刊登。这些电文、呈文使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各界之所以如此坚决“倒陶”,完全是五四运动所激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的家国忧患意识所致。现摘录其中10则以览此事概貌。
1.6月22日关于海州绅界急电江苏省督军省长要求查办陶士英的报道
“要闻二·苏当局查究灌云运米出洋—日前,苏省灌云县附近,喧传有日本兵轮二艘驶来驻泊,经李督派舰前往询问原委,此事颇惹国人注意。缘此又发生该县知事陶士英勾结商人偷运米粮事。兹录该县公民急电如下:万急李督军齐省长钧鉴,票米出口公令綦严,讵灌云陶知事士英在响水口开设华粮行,胆敢勾通奸商于世銮等私运米粮出洋,民愤已不可遏。尤可恨者,近闻日本驶来兵轮二艘驻泊开山,专为保护购米,群懚惊惶恐,起国际交涉。泣恳迅赐查办,惩贪防患,毋任迫切待命之至!公民王雨青、杨钺、李凎等三十六人叩。”
2.1919年6月28日关于海属学生联合会电请省督军省长严惩陶士英的报道
“国内要闻·灌云知事贩米之公愤—江北灌云县知事陶士英勾通米商于世銮私运粮米出灌河口,为公民发觉,现该商米船已扣留于响水市(即灌河口附近地方),除海属各界电禀南京督军省长外,其他各团体亦于六月二十日电禀督长及省议会,兹将电文录下:南京督军省长议会钧鉴,灌云陶知事于响水市开设华兴公粮行,私售粮米资给日人,六月十日奸商于世銮等运米七百余石出灌河口,直往青岛转卖日人,为该市人民扣留,当即奔报县署。该知事星夜驰往,十七日始行返署,对于该奸商既无具体惩办,并该县驻口稽查员周庆章亦无惩戒,且贿属各界,意图私结。其受赂庇纵已可概见,查粮食出口系钧令所禁,况复接济日人,该知事玩法卖国,律有专条,如何严惩,悉听钧裁。海属学生联合会叩号,六月二十日下午九点二十二分发教会崇真中学校学生爱国演讲团、省立第八师范学生救国会、省立第十一中学校学员提倡国货会。”
3.7月7日刊登海属绅学两界再次致电李督军齐省长要求严惩陶士英的电文
“国内要闻·陶士英运米出洋案近讯--江北灌云县知事陶士英开设米行勾结奸商偷运米粮,经该县公民纷纷电请查办在案,兹又有绅学两界致李督军齐省长两电,并录如下:
(电一)李督军齐省长钧鉴:民等前禀灌云陶知事开行勾商于世銮私运米粮出洋一案,现由白镇守使查明该商被扣之米数百石,罪有确证,而陶知事华兴公行米应否按情同科刻?陶知事诱使他行运往临洪,希图脱卸,似此墨吏奸商!乞叩严办以伸国法,而振官常,毋任迫切待命!王雨青、杨钺、李凎等三十六人叩江。
(电二)李督军齐省长省议会钧鉴:灌云陶知事得贿出口事已于号漾两电呈明伏思禁米出口为我宪爱民之德政,而经省议会表决者,是陶罔利蠧法之罪已无可逭,况复接济日人以粮资敌,即为全国人民所共弃,讵陶不知悛恶,犹秘谋百出,已有嚣张槯残之表示,学生不胜惊骇,用敢泣叩,赐予护持,迫切待命,海属学生联合会叩冬。”
4.7月19日关于全国学生联合会决定应海属学生代表唐世芫请求再派代表去南京交涉的报道
“本埠新闻·全国学生会两日评议会纪--海属代表唐世芫提议灌云县知事陶士英运米出口请本会重派代表赴宁请军民长官严重交涉以儆效尤案,先由唐君说明理由,略云该知事售米出口海内周知,本席日前来沪,胆敢以万元贿赂,经本席严辞拒绝,始行远引。窃想该知事行为卑鄙,居心不良,若不请求大会与之重起交涉,际此青黄不接之时,不惟灌云民食恐慌,吾恐苏省民食亦必从此受一极大打击耳,瞿世英云若本会派代表赴宁与军民长官接洽时,不独灌云县知事陶士英当严重惩办,其余知事苟有同一不论之举,均宜付之以法律也,讨论良久,众赞成派遣代表赴宁。”
5.7月24日刊登北京的学生联合会、国会议员、海属旅京同乡会与江苏督军省长、海州镇守使白宝山交涉陶案的往来电文
“《要闻二·灌云县知事贩米案京讯》—江苏灌云县知事陶士英,在该县灌河口地方开设华兴公粮行,与外人订约运售淮米出口,经地方绅学界发见,电省指控,由督军省长电派海州白镇守使查办。目下尚未陈覆,海属各界对于此事愤慨异常,在北京方面如苏籍新国会议员、学生联合会及海属同乡亦均意气激昂,认定此事关系大局不小。
日前由国会议员王玉树等十余人电苏督军省长,文如下。南京督军省长钧鉴:报载灌云县响水市华兴公行私售粮米出口等语,查米粮出口有违禁令,请电饬白镇守使严查切究以杜私运而保民食,不胜盼祷!国会议员王玉树、鲍宗汉、洪玉麟、郝崇寿、杨毓逵、徐果人、孙靖圻、葛梦朴、杨润、黄家璘、沈仲长、任凤宾叩。
北京学生联合会致江苏督军省长电文如下。江苏督军省长钧鉴:闻江苏灌云县知事陶士英私与日人订立卖米契约,迭经该属公暨学生告发,辱国殃民莫此为甚,乞严电白镇守使秉公查办,国家幸甚!北京联合会叩。
海属旅京同乡有电分致苏省长官,原文如下。南京督军省长钧鉴:灌河口华兴公行运米出口违令殃民,乞电白使秉公严办以平公愤。海属旅京同乡邵长镕、吴锺麟、张景光、谢翊元、汪寿序、江恒源、张景澄、杜廷鸾等叩。
闻白使接电后曾有复电到京,略称华兴公行贩米出口经地方绅学各界指控,惟证具湮没,真相难明,已派员密查等语。海属同乡接到此电真日(十一日),复有一电致白,文曰:海州镇守使钧鉴:华兴公既经绅学界指控有据,应请与公兴泰一并依法拘究,事关大局,京沪学界均已一再电省请求严办,镕等迫于公义不得不言公,爱地方仍赖主持!邵长镕、杨毓逵、吴锺麟、张景光、谢翊元、汪寿序、江恒源、张景澄、杜廷鸾叩真。
海属旅京同乡接到此电后又有电致白镇守使,文如下。海州白镇守使钧鉴:真电计达座右,顷奉督军省长啸电,华兴公私售粮米一案已电致我公秉公查办,夙仰贤明,请迅予依法根究以慰群望!邵长镕、杨毓逵、张景光、吴锺麟、谢翊元、汪寿序、江恒深、张景澄、杜廷鸾叩。并闻苏籍新国会议员王君等今日亦有电致白使请其严究。
日昨(十九日)苏省督军省长亦有覆电两件到京原文如下。北京国会王玉树诸先生公鉴:电悉灌云华兴公行私售粮米一案,已电饬白镇守使查办矣,特覆。李纯齐耀琳啸印。北京海属同乡会邵冶田诸先生公鉴,灌云华兴公行私售粮米一案已电饬白镇守使查办,特复。李纯齐耀琳啸印。
海州白镇守使钧鉴:灌河口华兴公行运米出口违令殃民,群情愤激,请秉公查究,无稍瞻狥。邵长镕、杨毓逵、吴锺麟、张景光、谢翊元、汪寿序、江恒源、张景澄、杜廷鸾等叩。”
6.7月24日关于全国学生会代表与海属、通州、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共同谒见江苏省军民两长,请求撤办陶士英的报道
“本埠新闻·学生请求撤办贩米之知事—江沪灌云县知事陶士英,串同当地人私贩大批食米,经灌河口出海,运往青岛,为白镇守使部下吴团长在途查。海州人民函电,揭告于省当道,该知事则具禀长官,谓米系囤积,请派公正大员查办。本埠全国学生会,因据海州、通州、南京等处学生联合会之请,愿公举北京大学代表祁大鹏会同海属学生联合会代表唐世芫、杨允中,通州学生联合会代表潘润夫,于昨日上午乘沪宁火车前往南京,与南京学生联合会会长张吉二君共同谒见军民两长,请求将陶知事先行撤任澈查惩办。”
7.7月31日刊登学生面谒军民两长请办陶士英的呈文
“《本埠新闻·学生请办贩米知事之原呈》--前日全国学生联合会为海州灌云县知事陶士英贩米事,推举祁大鹏为代表,会同海州学生代表唐世芫杨允中面谒南京督军省长,请求严办该知事以维民食。兹录其呈李齐军民两长原文于下。前因灌云县知事陶士英勾通奸商运米出口接济外人,由代表世芫晋谒钧署面禀一切,并请转呈节略一纸谅蒙钧鉴,现闻白镇守使来呈,内云该市公兴泰行无视禁令偷运大宗食米出口,复有供给外人之嫌疑,较之私运出境情节尤为重大,若不从严罚办,似不足以重公令而维民食,拟请将该栈此次卸装之新米十四囤计七百余石一并没收,变价补助地方公益费用等语。又闻陶知事删电,禀称灌邑响水市公兴泰行囤米一案,请加派公正大员澈底清查等语。伏思白使所禀将米粮悉数充公,可见私自开禁已成铁证,而陶知事仅云米囤于行,已隐有袒护奸商之意。查灌邑灌河口时有运米出口等事,白使将此次米粮充公,其办法至为公允,乃陶知事请加派公正大员澈底清查,可见其对白使禀复仍有不满意之表示,且灌河口有该县稽查员周庆章(即周绍文)驻口稽查,所有出口各事,该稽查员应负责任,该奸商运米出口既不阻止,而陶知事往勘勾留七日,对于该口稽查员从未严责,周之举动当亦陶知事之所授意,对于该奸商亦从未惩办,并设法弥缝,则其勾通之证据尤属确凿,又闻白使为灌河口运米出口事覆北京海属同乡会邵长镕等电,内云公兴泰私运米七百余石经山(白使名)查明尽数没收,拨充地方公益,业经电请军民两署核示矣,华兴公曾经绅商各界禀请查办,惟证据湮没。白使既云证据湮没,则以前运米私出灌河口已实有其事,尚乞钧座饬白使澈底根究。又据响水市商会事务所来电,禀称灌河口生计日裕,分临洪口之生意久为,东海人所仇视,故运动学团藉米案大题蔑官污委,希图破坏灌口等语。查此次运米出口灌河口商业之兴衰并不发生关系,因该地运米即封闭该口乃事理上所不能行,且响水市商会长系周庆章,周系陶之私人,与此案最有关系,其代辩护尤无价值,与前次私用各会长名义电禀饰辞辩护之意相同。陶知事惯用卑劣狡猾手段,希图耸听,谅均在我钧鉴之中,前次各界因米案电控陶知事,我钧座自有相当办法,敝会同人处学生时代,本不当干涉,惟因外交失败,青岛无收回之日,祇有不买其货,不售米粮,持之常久,足以抵制。且海属各县与青岛仅一水之隔,外人兵舰往来测量,时有所闻,将来海属各县必步青岛后尘,敝会同人激于义愤,不敢缄默,故追各界之后,电禀前来,并派世芫等为代表,除面禀一切外,为此具实禀明,伏乞钧座俯顺民意,迅将陶知事撤任,并乞科以玩法卖国之罪,严加惩办,为后之私运者戒,则海属幸甚,国家幸甚谨呈。”
8.8月12日报道苏省学生代表谒见江苏督军情况
“《国内要闻·苏学生代表与军民长谈话》—灌云知事陶士英私运米粮出口供给日人,现已证据确凿,不独违背省令,并且违背钧令,请撤该知事任。后由唐君(注:唐世芫)发言,陈述证据(照致徐海段道尹节略中所载事实详细说明),并云灌云县省议员王发蒙致陶知事电云,晤金无恙,乞宽怀。其覆电内云,报纸沸腾,镇静勿虑,周二数已汇兰舫覆。此种电报语意所在?当可想见电局中有案可稽,请督军调阅可也。督军云:陶知事在灌云开设粮行,我与省长皆知道,至于该知事运米一事,省署已派候补道尹往查,俟覆,到时总须惩办。即使省署有为陶之奥援,好在省长为人实系大公无私,对于该知事必有惩办之处,不必另生枝节,静听以后消息,我对于米禁固有通令,而对于其余杂粮已于一星期前会同省长通令各县严禁出口。各代表闻言后皆极表感谢。”
9.8月16日刊登江苏督军李纯派人前往灌云查办陶士英报道
“《国内要闻·南京快信》—灌云知事陶士英被控案李督已派本署谘议王某前往查办”
10.8月31日刊登陶士英被撤职的消息
“《要闻二·南京快信》--灌云知事陶士英撤任听候查办,海属旅省同人莫不称快。昨在金陵春欢送新任知事萧文彬促赴新任”
《申报》关于陶士英案有30多次报道,上述10条已经完整反映出此案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使我们清楚了解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及各界的不懈努力的过程。《申报》报道非常及时和准确,如8月31日,江苏省长公署正式下令“陶士英停职等候查办”,任命萧文彬为灌云县知事。当日,《申报》就予以了报道,而且寥寥两句就把海属旅省人士得此消息后欢快情形记录下来了,为我们留下了鲜活的历史画面。
《申报》关于海属地区五四运动的记录从5月12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6日,完整记录了海属地区五四运动的全过程,涉及到海属学界、绅界、商界、工界、普通民众以及全国学生会、江苏学生联合会、旅京海属同乡会等众多群体,详细记录了斗争的细节和过程,是关于海属地区五四运动最原始真实的记录,是我们研究海属地区五四运动不可多得珍贵史料。
三、启示:要重视和利用《申报》史料研究连云港近代史
《申报》不仅记录了海属地区“五四”风云,而且还有大量关于海属地区其他时期的新闻报道和各种公电、声明等,涉及海属地区政治事件、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匪盗饥荒等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市政建设等等,记录着连云港近代社会风貌和变迁,是我们研究近代海属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所以,在研究连云港民国史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史料,来弥补本地档案资料的不完备以及本市文史资料的不充分等不足,同时也可以用之来佐证其他史料,力争连云港民国史研究在史料采用方面能够精准而全面。
另外,《时报》《新闻报》《中央日报》等都有不少关于民国时期海属地区的资料,同样是我们研究民国时期连云港历史的资料来源。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