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华
1927年春,吕国英受党组织委派来到赣榆,以跨党身份,出任国民党赣榆县党部妇女部长,发动妇女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军阀运动,准备迎接北伐军。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端、苏鲁交界处,是一个交通偏僻,经济落后的古老县份。清宣统年间(1909—1911),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8个区,有人口30余万,县城设在城里村(今赣马镇政府驻地),是座历经宋、金、元、明、清5个朝代的老县城。
1927年春夏之交,吕国英、王传庥等人受组织委派,来到赣榆开展妇女工作,发动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吕国英便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出任国民党赣榆县党部妇女部长,成为赣榆县有史以来第一位妇女部长、妇女运动的先驱。
吕国英(1907—1930),女,字励之,江苏沛县前吕楼村人。自幼聪敏好学,6岁时入村塾改良学堂念书,后到沛县女子高等小学就读,高小毕业后,考取徐州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跨党加入国民党。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到新浦普爱小学任校长,在此期间,吕国英经常到东海书店读书、购书,因此结识了书店经理陈鉴波和张竞同等人,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真理,追求进步,为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进步青年在东海书店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当地反动军阀白宝山的注意,白宝山准备派兵捣毁书店,逮捕陈鉴波等人。幸得白宝山的副官通风报信,陈鉴波等人及时转移,才幸免于难,但他们的革命活动也被迫中止。
吕国英在新浦普爱小学任职不到一年,便辞职返回徐州,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专事进行迎接北伐军的宣传工作,任宣传组组长。1927年夏初,受党组织委派,与王传庥、侯文风、侯晴岚等人先后来到赣榆,发动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宣传革命,迎接北伐。为方便工作,经组织安排,吕国英以跨党身份,出任国民党赣榆县党部妇女部长。
此时,赣榆妇女在统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正苦苦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当时,赣榆有一首反映盐民妇女生活状况的民歌:“赣榆妇女无完裤,背立盐池搏白雪。海风刺刺体背寒,月出辘轳声未歇。可怜卤飞不作绵,赣榆妇女冻年年。”这首民歌就是赣榆广大妇女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的男权社会里,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加工作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就是妇女的缠足,从少不更事的几岁开始缠足,到一双三寸金莲的形成,往往要经历数年,甚至十数年的痛苦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扭着小脚的妇女,从此失去了走上社会的机会和权利,甚至是葬送了自己的一生。男人可以走南闯北,参加政治生活,女的不仅不可以,甚至连家门都不准迈出。
吕国英来到赣榆担任妇女部长,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提出的全国妇女运动大联合,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国民运动的口号,首先发动引导妇女参加囯民革命运动。大力宣传男女社会地位平等;女子应有财产权与继承权;女子应有结婚自由权;男女教育平等;一切职业为女子开放;女子应有参政权;男女工资平等;保护女性;废除娼妓制度;禁止蓄婢纳妾;禁止溺女;禁止缠足等。呼吁凡有碍女权之法律一概废除,另订男女平权并助女权发展之法律与宪法。
在赣榆开展妇女运动期间,吕国英等人不仅宣传提倡男女教育平等,而且在青口小学创建了女子部,为广大适龄妇女提供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侯晴岚担任女子部主任,倡导新式教学法,宣传妇女解放;大量订购宣传女性解放的报刊书籍,组织女学生和有文化的妇女阅读;经常深入乡村集镇,张贴标语,发表演讲,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批判旧习俗、旧观念;还邀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召开会议,讨论妇女解放问题。
为发动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她们先是说服青口织袜厂、蛋品加工厂、赣兴火柴厂的老板,同意接纳女工,按劳计酬。然后挨家挨户动员青年妇女到工厂做工,学习织袜子、做糕点、糊火柴盒等生产技术,自食其力,养活家庭。
赣榆妇女深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毒害,加之经济贫困落后,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十分困难。吕国英来到赣榆后,通过深入的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决定开展工作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妇女放足,使她们能够大胆地走上社会。缠足不仅束缚了妇女的行动,而且束缚了妇女的思想。吕国英经常深入村镇街巷,挨家挨户做宣传,动员妇女尤其是青年妇女放足,禁止少女、幼女缠足。但是要想砸碎几千年来的封建枷锁,破除禁锢人们思想的陈规陋习,又谈何容易。剪着齐耳短发、身着朴素洁净学生装、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吕国英,走起路来象一阵风,干起工作来大胆泼辣,不怕打击迫害,不怕冷嘲热讽,不辞辛劳深入群众,苦口婆心宣传教育。但有些思想落后的群众不理解,不接受,反而处处刁难,恶语相向,称吕国英是“疯丫头”“假小子”“不怀好意”,或放狗咬,或拒之门外,不允许自家女子接触吕国英。有一次,吕国英到一个“钉子户”家中做工作,刚一进门,就被迎头泼了一盆污水,从头到脚弄得湿漉漉、脏兮兮的。但她毫无怨言,不灰心,不畏缩,回到住处洗了洗,换上一身干净衣服,仍然有说有笑,继续去做工作。人心都是肉长的,她真诚地拜年龄相仿的女青年为“干姊妹”,拜年长的妇女为“干妈”“干娘”,与她们设身处地的倾心交谈,循循善诱地进行说服教育,慢慢地与她们改善关系,让她们接受自己。真诚所在,金石为开,工作很快就见成效,不仅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而且相互之间密切了感情,建立了关系,工作也如鱼得水地开展了起来。她的这种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工作态度,使赣榆的同事和群众很受感动。
1927年7月,北伐军来到赣榆,陈鉴波、张竞同等人与王兰卿配合,借助北伐军的兵力,逮捕了反动军阀官吏王佐良,推举王兰卿代理县长。同时,公开了国民党赣榆县党部,并建立了部分区党部。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教育协会、商民协会等群众团体也相继建立,还创办了平民学校,成立了平民教育促进会。来自徐州、海州和赣榆本地的共产党员根据组织指示,分别在国民党县党部和政府机关及群众团体中任职。张竞同担任县党部监察委员、常务委员、宣传部长,吕国英担任妇女部长,张竞平担任组织部长,侯文风担任县府秘书、民政科长和青口市政局长(镇长),郭若水任工会主席,徐秉琦任妇协主席,侯晴岚任青口小学女子部主任,薛东山任沙河市政局长,纪宗玉、张绍九、王少卿等人也分别在工会、妇协和学校中任职,国民党赣榆县党部基本为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陈鉴波等人所掌握。他们响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反贪官污吏的革命口号,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革命活动。这时,虽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暴力手段“清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但由于赣榆地处偏远,消息闭塞,加之共产党人又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为掩护参加各项工作。所以,国共两党尚能保持合作的局面,成立了“赣榆各界反对王佐良大同盟”(简称“反王大同盟”),轰轰烈烈地开展反对贪官污吏王佐良的革命活动。
在反对以王佐良为首的贪官污吏的斗争中,吕国英、王传庥等人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们不怕打击和迫害,始终保持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经常深入到乡村集镇和群众家中做宣传工作。“反王大同盟”最终取得胜利,将祸赣达十五年之久的反动军阀县长王佐良逮捕,送交江苏省特种刑亊法庭进行审判。
王佐良统治赣榆期间,官僚、军阀、地主、豪绅沆瀣一气,政治上极端专制,经济上巧取豪夺,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时,赣榆民间流传这样一句歌谣:“赣榆三个贼,王二、李三、仲丹魁。”其中的王二指的就是县长王佐良,李三是县参议长李裕泽,仲丹魁原是旧县衙的师爷、县议会录事,有辩才,善诉讼,深通律例,是兴讼架讼的高手,出了名的“黑墨嘴”,人送外号“杀人不眨眼的仲飞刀”。
王佐良不仅本人吸食鸦片,其子王裕昆也嗜毒成瘾,并开设烟场,公开吸毒贩毒。王佐良还将姨太太顾瞾接到身边做“压印夫人”,放纵顾曌在赌局里放高利贷,谋取暴利。顾的弟弟顾金山来到赣榆后,以姐夫王佐良为靠山,游手好玩,不务正业,天天放鹰、遛狗、玩鹌鹑,到赌局聚赌抽头,敲诈勒索。更为可恨的是依仗王佐良的权势,与姐姐包揽词讼,从中大肆渔利。王佐良等人如此造孽,祸害赣榆人民,必然引起社会公愤。
“反王大同盟”由张竞同、陈鉴波等9人为主席,下设弹劾、宣传、总务3个股,制订了组织大纲和办事细则,公开提出“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的斗争口号。“反王大同盟”在县城朱家饭店设立办事处,组织领导青口、马厂、沙河等地召开讨王大会,发动群众诉苦鸣冤,揭发控诉王佐良的反革命罪行。“反王大同盟”还以:“叛逆通敌;勾结土匪祸害地方;枉杀商团护兵陈鸿玉;错杀钱粮房雇员周振宗;听任姨太太放债抽赌;纵容小舅子包揽词讼;吸食鸦片触犯国法;贪污教育费;放兔鹘不务正业;玩鹌鹑游手好闲”等十大罪状,将王佐良控诉于江苏省特种刑事法庭。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反王大同盟”还编印了《赣榆各界讨王佐良专刊》,刊登王佐良十大罪状,在全县散发。并邮寄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广为宣传。
在铁的事实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江苏省特种刑事法庭最终审判决定:判处王佐良无期徒刑,一切财产充公。反王斗争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取得完全胜利。
王佐良被判刑后,“反王大同盟”用没收王佐良在欢墩埠开设的恒聚油坊的财产,成立“赣榆县救济院”,由陈鉴波任院长,负责收容养活全县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儿童。他们还准备把王佐良在赣榆霸占的4000多亩土地,无偿地分配给全县无地农民,并提出开办学校和医院,修筑公路,开辟海港等建设计划。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呈现出一派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反贪官污吏的大好局面,唤醒了民众,为革命锻炼培养了赣榆早期共产党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