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庄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了连云港前方海中的前三岛,9月20日,开始对连云港地区进行狂轰滥炸。从1938年5月20日,日军开始向连云港发动进攻,受到了守军的坚决抵抗,打响了连云港保卫战!一直到1939年3月4日守军撤退,保卫连云港的战斗历时289天,在云台山周围发生了近30余次战斗。负责守卫连云港的国民革命军先后有六支部队,其中最主要的是国民革命军第57军(东北军)112师。连云港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正如抗日石刻中所说:“敌终未能越雷池一步!”日军军方也不得不承认,进攻连云港“使海军吃尽苦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册第44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连云港保卫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猖狂进攻的凶焰,挫折了他们的锐气,迫使他们不敢在连云港一带再轻举妄动。日寇企图把连云港作为“徐州会战”的补给线的计划没有得逞,从而支持了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在徐州的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反侵略意志。
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万毅同志曾经说过:“自己只起了一点微小的作用,打了几次胜仗,这都是党的领导,党组织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这次保卫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从1936年8月起,谷牧同志受党的委派,到东北军中搞了5年多的兵运工作。这期间,由于抗日救亡洪流的推动,和我党的争取、团结,东北军这支国民党政府属下人马最多的非蒋系部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张学良将军同十七路军的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后,该军大部分开赴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其中一部分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锻炼,走向了新生,参加了人民军队。谷牧同志组建了东北军112师工作委员会,亲历了其中若干历史场景,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也促成了一些重大事件的成功。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受党的派遣,谷牧来到东北军
1936年8月初,谷牧同志接到党组织的通知,从北京去西安,到东北军工作。东北军原系军阀部队,腐败堕落得厉害,旧疾严重,急须改造。张学良先前就认为问题严重,很注意擢用年轻的新派人物,像黄显声、常恩多、吕正操、万毅等。张学良下决心联共抗日后,对解决这类问题更感迫切。1936年4月,周恩来同志与张学良在洛川会谈时,张就要求共产党给他派干部,周恩来同志建议他自己培养。张学良采纳共产党的建议,同意吸收知识青年开办学兵队,张学良把它作为军官学校来办。对这件事,中国共产党负责领导东北军兵运工作的北方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介绍了三批抗日爱国青年、民先队员和地下党员到西安参加学兵队,谷牧同志也参加了学兵队。参加学兵队的三期学员共约300多人,学兵队学员加上队部人员和部队派来的骨干共约370人。学兵队内的党组织不公开,建立了秘密党支部。
学兵队既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又是一支学武又习文的队伍。队员通过军事训练提高了战斗力,以后在华北阻击战和淞沪会战中,经历了大规模战役和敌我短兵相接的锻炼,为后来参加连云港保卫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学兵队队员的文化素质也普遍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思想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学兵队为东北军培养了一批爱国爱民、忠诚勇敢的战士,他们都成为后来战斗中的骨干,不少人后来成为我军中的将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谷牧同志所说:学兵队不仅让学员在政治上、军事上得到培养,“而且经历了西安事变的惊涛骇浪,使这批文化水平比较高、洋溢着革命热情的青年军人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站在历史大舞台上应对复杂局面的锻炼机会。”(《谷牧回忆录·五年东北军工作》)学兵队当时所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是成为“抗日宣传大队”的骨干力量。1936年12月14日,西安事变的第三天,西安方面宣布停止一切“剿共”行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学兵队学员大部分被分配到军事委员会政治处的抗日宣传队,并组成五个大队,派到东北军各军,深入到各师、团接替国民党政训人员,并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对东北军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了很大作用。谷牧同志当时被分配到抗日先锋总队特务团当指导员。1937年5月,蒋介石下手谕解散了学兵队。留下的约30人,分散到东北军各部队搞兵运工作,谷牧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他们组织了抗日读书同志会,学习党的抗日理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学兵队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秘密组成党的东北军112师工作委员会
1937年6月,谷牧同志受党的派遣到东北军67军107师师部任司书。1937年8月13日至10月底,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元旦,谷牧同志到了武汉,并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建议谷牧同志说:“据我看,敌后工作可能更需要你。”当天,谷牧同志就搬到武昌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住下。在东总住了半个月光景,长江局派谷牧同志和张文海同志到东北军57军112师334旅667团,去做万毅团长的工作。
初到万毅部队的谷牧同志,正感到势单力薄之际,原学兵队四连的武志刚同志和青岛的地下党员李欣同志带着108名知识分子到了徐州,经与谷牧同志联系,决定到新浦,都接到了万毅团来。1938年3月,武志刚一行到万团后,经中共中央长江局批准,由武志刚、谷牧、李欣同志秘密组成党的东北军112师工作委员会,武志刚任书记,谷牧与李欣同志为委员,做友军工作。他们的公开身份是:武志刚同志是“文书上士”,谷牧和李欣同志都是“二等兵”,李欣任万毅团新兵队第一班班长。1939年8月,112师工委由罗荣桓同志亲自领导,1939年9月,武志刚同志牺牲,谷牧任师工委书记,增补吕克先、郭宏隽、王翀、朱长禄为委员。
党的领导,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这期间党的112师工委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有如下几点:
发展万毅同志入党万毅,原名万允和,字顷波。1907年8月8日出生于辽宁金县四十里堡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当时的万毅在东北军中以文武兼优、爱国进步著称,是东北讲武堂第九期的高材生。1936年1月,万毅被任命为57军672团团长,也就在这时,经过刘澜波同志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党介绍了一批进步青年到672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建立了秘密党小组,还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青年团”,由万毅担任名义团长。1938年1月,万毅任57军112师334旅667团团长,移驻新浦。
根据当时斗争的需要和万毅的进步表现,长江局派谷牧和张文海同志去667团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师工委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研究发展万毅入党问题。1938年2月,谷牧离开武汉时,周恩来同志交待说,你们去看看万毅,如果能发展就发展他,并依托万毅这个团来开展57军的工作。2月14日,元宵节那天,谷牧到达新浦,住在陇海公寓里。1938年3月11日,由张文海、谷牧两位同志担任万毅同志入党介绍人,在陇海公寓万毅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明确是单线联系的特别党员。
万毅同志入党后,在党的领导下,指挥一次又一次抗击日军的战斗,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938年4月上旬,万毅同志率团随334旅北上,赴山东日照一带,同日军及其扶植的惯匪刘黒七部作战,收复了碑廓、巨峰等地,取得了连云港保卫战的首战胜利。接着,便率团随112师守卫连云港,指挥部队取得孙家山肉搏战、五条沟遭遇战、大桅尖争夺战的胜利。1938年9月,率团随师转战皖北,10月底,奉命袭击合肥日军机场,取得砸毁日军飞机4架,击毁运兵装甲车2辆及毙、伤部分日军的辉煌战果。1939年夏,率部在关阳、新庄等地对日军作战,取得胜利,667团获得三等军功章。
1940年1月,万毅调任第111师333旅代理旅长。9月,万毅与师长常恩多共同组织了“九二二”锄奸行动。1941年元旦过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2月16日,万毅遭逮捕,直至1942年8月2日,蒋介石密令将万毅秘密处决。恰在这时,万毅同志越狱成功,辗转找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旅第6团。8月任共产党领导的外围抗日部队东北军新111师副师长、师长,1944年秋任八路军滨海军区副司令兼滨海支队支队长。被称作“不死的吉鸿昌!”解放战争时期,任吉辽(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司令员,第42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和军委炮兵学校校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装备计划部部长,国防部第五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负责领导特种部队的组建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化大革命”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党的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列席代表。
建立党的工作阵地李欣同志带来的知识青年,师工委办了一期新兵队,对他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军事政治训练,结业后,大部分分配下营、连开展政治宣传和文化教育工作,团里留了20多人组成宣传队,也给668团一营分配去了几名党员和学员。我党在112师建立了工作阵地,在谷牧同志的领导下积极地开展工作。从此,内有党的秘密组织,外有公开的宣传队和下营、连搞政宣、文教工作的同志。这时,党又在57军的111师也开展了工作,建立了111师师工委,负责人是张甦平、王振乾、曹建华同志,该师师长是爱国将领常恩多。
办了三期新兵队 1938年3月,先是由长江局军分部委派出的张文海、谷牧到万毅团,一周后,由李欣带领的知识分子108人到了万毅团。当时的667团,是在南京会战中打散后,新组建的,政治上、军事上都需要训练,特别需要一批骨干,这108人来的正是时候。这108人除十多位女青年另行安排外,其余80多人在万团办了一期新兵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军事政治训练。新兵队共办了三期,在前后一年的时间内,新兵队吸收了250多名青年知识分子。
为党培养了一批骨干 当时,东北军在苏鲁战区有几支部队,包括57军的111师、112师和51军,党都开辟了工作。这不但扩大了我党的工作阵地,推动东北军广大官兵积极投入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为党培养了一批骨干。罗荣桓元帅特别肯定师工委吸收训练进步知识青年、改造旧军队的成绩。他说:“同八路军一些师、团单位的政治工作相比,你们并不逊色,八路军的一个团里也没有这么多知识分子。”
同地方党组织建立联系开展工作师工委还同地方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师工委在日照、莒县、诸城、赣榆一带开展工作,先后帮助成立了日照临时县委和赣榆特支。1938年1月涟水抗日同盟成立之后不久,苏北抗日同盟又在淮阴成立,在淮河以北的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灌云、东海、沭阳诸县形成了一个网络,创办报纸,散发宣传材料,举办干部培训班,培养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建立抗日流动宣传队,组织抗日自卫武装,开展游击战术训练。与地方党组织联系的加强、民运工作的开展,又促进了部队的工作。
谷牧同志在东北军开展兵运工作的五年中,当了张少帅的“学兵”,亲历了西安事变,组建了党在112师工作委员会,领导这支部队参加抗日斗争,到万毅部队开辟“阵地”,争取友军团结抗日等,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作用。取得了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成功的战例。
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2008年,连云港解放60周年,连云港保卫战70周年。这时谷牧同志已经身患重病,不能亲往连云港参加“改革开放30周年暨连云港解放60周年纪念大会”。更不能亲自祭奠在连云港保卫战中牺牲的战友,便让长子刘念远将军(刘念远1943年出生,总参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少将军衔)代表谷牧来连云港。12月6日下午,刘念远将军亲自来到大桅尖,把他从北京带来的由谷牧同志亲自书写缎带的花圈摆放在当年大桅尖争夺战的战场上。花圈的缎带上写着:“抗战英烈永垂不朽谷牧携子女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