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为撰写新海高中九十年发展史,我时常在浩繁如海的史料中去搜集与学校相关的零散文字。一天,在市档案馆查寻校史档案时,惊喜地发现了一份泛黄的民国36年(1947年)的《普爱学校教职员历一览表》,这份《一览表》包括封面共有六页,记载了普爱小学1947年度上学期教职员的简要情况,共25人。东海私立普爱学校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源头学校,这份《一览表》无疑为新海高中发展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史证。其中“李迪仁”一栏所记载的内容更是让我激动不已。以前所见的一些回忆文字,因时间久远,或语焉不详,或记述不确,正是这份《一览表》让我对革命烈士李迪仁原本模糊又零散的印象,一下子清晰高大起来。
李迪仁,1917年生于东海县小兴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家境十分贫寒。幼年父母双亡。其姑父、东海私立普爱平民义务学校的主要出资人周砚伯见他孤苦伶仃,将其收养并供其在普爱小学读书。小迪仁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李迪仁抱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决心,时常因读书而废寝忘食。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左翼作家的著作和报刊更是他的最爱。1936年东海师范肄业回家。 1938年日寇入侵新浦,炮洗小兴庄,李迪仁唯一的叔兄李安仁被日军杀害。国难家仇更加激起了他抗日救亡的决心,他充分利用小学教员的身份积极宣传抗日。
1947年2月,李迪仁回到私立新浦普爱学校任教,担任四年级乙班级任,任教国文与珠算。其时,正是淮海战役前夕,我党为适应对敌斗争的形势,制定了“长期隐蔽,积蓄力量,里应外合,迎接解放”的国统区城市的工作方针,秘密发动群众。一方面积极地广泛地开展平车工人、苦力和城市贫民的基本群众工作,发展与建立地下党的力量;一方面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向中上层开展工作。而中上层的工作对象就是地主、资本家、工程师、新闻记者、会计、职员、学生等。在工作方法上,充分利用地方干部的各种社会关系,依托集镇,在市内群众来解放区赶集经商等活动中,主动结识他们,进行政策教育,在建立友情的基础上,通过他们了解市内中上层人物的职业及活动等情况,并通过他们带口信或书信与市内中上层人物取得联系。
中共新海工委宣传委员周子虹通过李迪仁的弟弟李敷仁与李迪仁建立工作联系后,就确定以普爱学校为基地、以李迪仁为中心,吸收进步青年秘密组成“青年读书会”。一是周子虹曾在普爱学校学习后又在普爱学校任教,对普爱学校的情况较为熟悉;二是打入《海报》社的记者顾东石也曾在普爱学校任教;三是李迪仁思想进步,影响了一批青年,群众基础好;四是李迪仁的弟弟李敷仁是我党的地下交通员,时常往来于国统区与解放区之间,经常用秘密形式将解放区进步书籍带入市内,兄弟的身份便于隐蔽。当时参加“青年读书会”的有工程师、教师、新闻记者、会计、大学生等十余人。他们经常聚集一起阅读诸如《大众哲学》《解放区的政治形势》《解放区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土改政策》《世界知识》等数十种进步书刊,畅谈救国救民理想。与此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各种社会关系,团结中上层人士,发展进步力量,搜集政治和军事情报,开展革命活动。周子虹撰写的《加强城市工作 向新(浦)海(州)国统区开展斗争片段》一文中就曾介绍了李迪仁搜集、传递情报的一些情况:“在1947年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准备发动‘重点’进攻(一路进攻延安,一路进攻临沂——临沂城是中共华东局所在地),国民党扬言临沂是第二延安。国民党军黄伯韬兵团进驻新海待命时,我军为组织淮海会战,滨海军区要求中共海州市委迅速了解黄伯韬兵团的编制、人数、武器装备及动向等情况。中上层工作组根据这一紧急任务,列出提纲由交通李敷仁带给李迪仁。李迪仁与顾东石合作,利用顾东石新闻记者的合法身份进行活动,很快就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基层群众所不能完成的任务,给我军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受到我滨海军区的表扬。另外,李迪仁、顾东石两同志还经常主动地提供重要的政治情报。例如中统特务组织内部的代号以及特务在文化界的具体活动等极其机密的情报。李迪仁同志亦曾亲自密赴解放区,对市内情况作过全面汇报。”
李迪仁在普爱学校任教期间,正值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严酷的时候,政治环境十分险恶,但他一身正气,不畏强暴,团结进步教师,撰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当局的黑暗。1947年,他在《海报》副刊上发表《解释的解释》《三八妇女节感言》等文章,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学校校长挪用教育经费、拖欠教职员薪金的事实,李迪仁则联合教师开展索薪斗争,组织募捐,发动学生会主席带领学生到街头演讲,散发《告新浦各界社会人士呼吁书》,遭到学校当局的压制。李迪仁针锋相对举行罢课,召开教职工大会,宣读并通过抗议书,提出5项要求,在学校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迪仁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忌恨,被排挤出学校。不久李迪仁到南城小学任教。
1948年3月,国民党赣榆县常备队和还乡团袭击中共新海工委驻地大新庄,掳走一批钱财及档案资料,从中发现李迪仁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于是采用突袭的手段,逮捕了李迪仁,并对他严刑拷打,日夜审讯。李迪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拒不泄露党的机密。1948年11月初,新海连解放的前夕,敌人在溃退西逃之时将李迪仁残忍地杀害了。198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李迪仁为革命烈士。
李迪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崇高理想,隐忍负重、机智勇敢的革命品格,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坚贞不屈、舍身就义的牺牲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