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连云港市锦屏镇磷矿文化宫的教室里流淌着一种特别的沉静。孩子们的小手规规矩矩放在桌面上,一双双眼睛闪烁着清澈而专注的光芒,紧紧追随着讲台上讲述着英雄故事的老师和同学们。当讲到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一生没有自由,到死都不知道糖的滋味,讲述者声音微微哽咽,教室里顿时寂然无声,连窗外枝头喧闹的鸟雀也仿佛敛声屏息——一段段尘封而滚烫的岁月,此刻正轻轻叩击着稚嫩的心灵。
连云港市委党史工办“小红砖”宣讲团成员们饱含深情的讲述,像一束温润的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故事中那些在烽火硝烟里为家国存续而奋力前行的身影,在孩子们眼前渐渐清晰、立体起来。当听到少年英雄为守护乡亲而壮烈牺牲时,有孩子悄悄抬手,抹掉了眼角悄然滑落的泪珠。
故事余音缭绕未散,孩子们便纷纷执起彩笔,铺开信笺,要以自己的方式与英烈隔空“对话”。教室里弥漫开蜡笔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孩子们笔下,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有挺立不倒的战士,有迎风招展的鲜艳红旗……稚拙却真挚的笔触间,涌动着对英雄的无限敬仰。
活动临近尾声时,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举手提问:“老师,我画的画和写的信,烈士爷爷在那边……真的能收到吗?”这句天真的疑问,瞬间让在场所有成年人心头一热。活动负责人房阳感慨道:“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恰恰需要这样‘润物无声’的播种。当孩子们愿意用画笔和信纸去‘对话’历史,那鲜红的印记便悄然融入了血脉。我们不仅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呵护他们心中那份朴素而明亮的爱国火种,让它在未来燃烧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