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 铁匠又叫“红炉”、“打铁的”,祖师爷拜李老君。铜匠、锡匠、银匠、“巴锅的”、“铲刀磨剪的”均为铁匠的师兄弟。铁匠在所有手工艺匠人中地位最高,与其他艺匠一起干完活喝酒时,坐上席。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太上老君生日,铁匠3天不烧炉动锤,为祖师爷祝寿,吃寿面。铁匠收徒分门里徒和门外徒,前者5年期满,后者3年期满。学徒期满后要为师傅干一年才可出师另立炉开业,师傅要无偿送给徒弟一套工具,徒弟要请谢师酒。铁匠称炉子为“纱帽”,称砧子为“木鱼”。砧子上不准坐人,尤其是妇女。忌讳早上妇女来借锤、借刀、修磨箭刀。
木匠 木匠拜鲁班为祖师爷。农历七月二十一日为祖师爷做寿,吃寿面。传艺分师传和家传两种,一般为3年出师。过年时在工具上放两根葱和几片糕。安斧头不能满榫。木案头不准妇女坐。最忌正月、腊月和早上修破锅盖。油漆匠和木匠关系密切,如同一家。
瓦匠 瓦匠尊鲁班和有巢氏为师祖。瓦匠自认为是“上行”,皇宫也能上去,最讲究德行,崇尚“穿房入库,见银钱不动心”。瓦匠干活时手脚等处易脏,收工前不可以洗手,认为“洗手不干”是一大忌讳,只要洗手,当天就不能干活了。
裁缝 裁缝业的祖师爷是轩辕氏,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全行业停止干活,为祖师爷做会祝寿,称“轩辕会”,礼成后大家出钱吃“和菜”,吃饭喝酒,直忙到农历除夕,才收拾过年。正月初五财神日或正月十五天宫生日开门,正月初十全天不拿针。正月开门第一件生意最喜欢是妇女来做裤子,这叫“蔽腚妇”,谐音“必定富”。平时为人做结婚穿的“喜衣”,开剪时要说喜话,除正常收工钱外,还可挣些喜钱。裁缝替人做寿衣,费工少工价高;裁缝行规做寿衣“见眼有份”,一个裁缝承接了做寿衣的活,别的裁缝来帮忙分一份钱。重阳节,裁缝家吃螃蟹图吉利,寓意“七手八脚,忙个不停”。
剃头匠 尊罗祖为祖师爷,农历七月十三日停业,为祖师爷做会。经营方式有开铺子、出挑子和包剃庄户头。剃头匠与乞丐、打莲花落的认为师兄弟。剃头业行话剪刀叫“长苗子”、磨刀石叫“师傅”、刀布叫“除子”、脸盆叫“月子”、光头叫“老模子”、老主顾叫“老点”、男客叫“焦老”、女客叫“绊子”等等。旧时农村剃头匠也有兼做吹鼓手的,尊孔子为祖师,办丧事时多班吹鼓手如相遇,先来的坐门口下首。喜调与丧调有严格区别。
屠夫 屠夫俗称“杀猪的”,多为家传,无投贴拜师习俗。旧时不纳税,但要应付官府祭祀官差。敬奉地藏王为祖师爷。农历七月初十为行业做会。外出买猪拖着竹竿,意为揽生意。屠刀要“一顺头”排放好,工具不外借,也不家用,不准别人从刀具上横跨。每年正月初六开市动刀。
染坊 染坊又叫“染浆坊”,常年在作坊中染缸旁设香案,供奉“梅葛二仙”灵位,即尊腊梅老祖和秋葛老祖。农历九月初九停业一天祭祖,每年腊月二十八日封缸,下年二月初二放鞭炮开缸营业,第一天有客来染红衣裳为有喜。忌说“倒缸”。
油坊 尊尉迟敬德为祖师爷。民间食用素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等植物油),生产的作坊就是油坊。每年冬春开始生产叫“开榨”。油坊老板雇用负责买卖的叫“吃老全”,蒸油饼的叫“锅头”、榨油的叫“油豁子”、“油葫芦”。油坊工人生产时赤身露体,忌妇女在油坊出入。
槽坊 槽坊是酿酒的作坊,尊杜康为祖师爷。酿酒俗称“淌酒”,操作淌酒的人叫“酒把子”。每年正月开始淌酒,忌讳说“醋”或“倒缸”。不掺水的叫“干炮子”、“原干”,掺入水的叫“浆”或“花”。酒家门前常挂着“酒望子”或“酒帘子”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