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貌-生育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0 浏览次数:   字号:【











 

        孕前四忌  女孩从小开始即有四忌。一忌手对手接递食盐。日常生活中如女子之间须接递食盐,则一方把食盐放下,另一方重新端起。二忌空肚子进产房。未孕妇女俗叫空肚子,不得进婴儿未满月的产(住)房。三忌新人见红人。未满月产妇叫红人,亦为空肚子,未满月的新娘子不能见到红人,若无意中相见,新人要首先将自己的纽扣解开一个。四忌红人见红人。若无意中相见,则用竹制的小升桶(量粮食的器具)互相扔接,边说“给你升(生)”、“给你生”。

       求子  妇女婚后多年不育,则以多种形式求子,主要俗行有三:(1)拜石笋。徐福村郊外,竖有2000年以前的遗石,形若男阴,俗称石笋(又名石祖),不育妇女在夜深人静时到石笋前磕头手摸,求其赐子。(2)偷小鞋。朝阳山有座娘娘庙,娘娘神像背后神台上放满五颜六色的小童鞋,不育妇女烧香磕头后,不让人知,偷一双小鞋放在自己的床里边,若果生育要做两双或四双送到庙上。(3)扣百子。各地均有百子庵或百子堂,内放许多小泥人,不育妇女先到庵中,说明来意,给僧人一些喜钱,在所有神像前磕头,“烧满堂香”,次日天不亮,来去不见人,手拿一根红头绳,到庵中扣住一个泥人,揣在怀里,口说“小乖乖跟妈妈回家吧”,不抬头回家放在床里边。

        有喜忌讳多  民间称有孕妇女为有喜、怀着、嫌饭或害伢子。妇女一旦有喜,为了能顺利生出健康美丽聪慧的孩子,俗行许多忌讳。(1)不分四季都要把裤脚锁紧不进风。(2)晚上天空有星时,不得在室外活动。(3)不得坐在水缸上。(4)不得坐在囤粮的“折子”上。(5)不得从水牛绠上跨过。(6)不吃兔子肉。(7)不吃驴肉。(8)不吃麻雀蛋。(9)不吃鸽子蛋。(10)不吃鳖。(11)不吃鳗鱼。(12)不吃泥鳅鱼。此外,提倡孕妇多吃煮鸡蛋,多吃桂圆和苹果。

        拜送生吃过路面  孕妇临产期,婆母要领其夫妇到三官庙、观音庵、百子庵内的催生娘娘、送生娘娘神像前烧香磕头,祈祷保佑按时平安送生。有的孕妇过了产期尚未生产,则回到娘家或娘门的亲戚家吃过路面。凡见到出门的姑娘带着大肚子进门,家人就知缘由,立即做好三碗面条,放在桌上时将装面条的碗先后顺序放乱,由孕妇不自觉地先吃某碗,先吃的第一碗,恰巧是装的第一碗,预示回家第一天就生,先吃的是装的第二碗,回家第二天生孩子。孕妇吃过面条,必须立即回家等待生孩子。

        埋衣胞和起小名  胎盘俗叫“衣胞”。孩子出生后将男孩衣胞埋在大门内,有的埋在父母床前地下。女孩衣胞埋在门外,有的埋在粪坑边。有的多胎没成活,则把衣胞埋在三岔路口地下,供人践踏。男孩出生后均要起个乳名又叫小名。起小名的一般俗规为按出生的时间及出生时的处置情形取名。有的孩子一生下即用红头绳扣住拴在床腿上,即起名“扣住”或“大扣”、“小扣”。有的孩子落地时用破铁锅卡一下,取名为“卡住”或“大卡”、“小卡”。有的在装衣胞的罐子内放黑蕃谷或黑叫驴的毛,取名“大谷”或“黑叫驴”。有很大一部分是按孩子出生的年份和时辰,用相对应的十二生肖为名,如“大牛”、“小牛”、“大虎”、“小虎”、“大龙”、“小龙”、“大马”、“小马”等等,忌用鼠、猴、兔、猪为名。

        报喜送奶糖  孩子出生第六天或第九天,父亲要煮些鸡蛋染红俗叫喜蛋,到孩子的舅家报喜。报喜的红蛋总数,男孩逢单女孩逢双。赣榆县俗行男孩全都染为红色,女孩则染为红黄蓝紫等彩色蛋,舅父家接到报喜时,只看蛋数单双及是否彩蛋便知是男是女,无需再问。

舅家接到报喜后,在第12天,要送上一份厚礼,除为产妇送来胡椒、红糖、鱼、肉、面条、馓子、生鸡蛋外,还要为新生儿送来包被、褂裤、帽子、鞋袜、一只生蛋母鸡和一把饭勺。所有这些礼品,一定要装在笆斗内用车子推来,以兆孩子将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此次送礼统称送奶糖或“送祝母”。

        改暗烧满龙  新生儿第12天,俗叫“十二朝小满月”。除舅家“送祝母”酒席招待外,要大宴宾客、点烛烧香放鞭炮、祭祖和答谢天地,此日孩子要从暗房中抱出,向祖宗神龛和谢天地的香案前磕头,这是新生儿第一次到产房外见亮。祭祖谢天地之后,父亲要拿一个小板凳,上放三个塑有龙形的馒头,在床前、门前、灶前、水缸前、河边、桥头、土地庙,总之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关的地方,烧龙牌纸磕头,祈祷床神、门神、河神等保佑孩子平安,这叫“烧满龙”。完整的烧满龙要共烧36份,一般人家只在几处重要的地方烧几份。

        满月躲尿窝  新生儿满月是件喜事,除宴请宾客外,主要办三件事。一是煮红蛋祭祖,又叫上喜坟,向列祖列宗报到喜添丁。同时,向四邻亲友送喜蛋报喜。二是产妇在满月这天不得做任何家务劳动,要吃七顿饭,将扁担放在门槛上,产妇在扁担上躺一会。这些统称“带病”,寓意可把一个“月地里”惹来的病,全部给满月这一天带走。三是给新生儿戴上银锁银项圈。一些娇苗男孩在耳垂处戴金银耳坠,有的在鼻子上扎个“拘子”。

        满月第二天,产妇要抱着新生儿到娘(舅)家住几天,这叫躲尿窝。躲尿窝的新生儿一到舅舅家,先在灶门前尿泡尿,然后外祖母、舅母等要作象征性对孩子“又打又骂”,这就算躲了尿窝。舅家富裕,母子可多住几天,最长可住一个月;舅家贫困,中午吃顿饭就可回家。

        剃百岁头吃百家饭  新生儿百日,亲友送些衣物、首饰表示祝贺。孩子100天,要象征性剃头,俗叫剃百岁头。娇苗孩子要在后脑处留一点不剃,留下一绺长发叫“百岁毛”又叫“小龟尾巴”。百岁毛稍长可编成小辫子,至12岁生日时方可剃去。百日剃头,这是人生第一次剃头,剃头时要用米和茶叶泡水洗头,剃头师傅每剃一刀要说一句喜话,家长要请剃头师傅吃喜饭并给喜钱。在过百日时,有些亲近热心的亲友,主动象征性地凑百家粮,使孩子“吃百家饭”。在凑粮中最喜凑刘、石、陈、傅等姓粮食,忌凑王、史、温、朱等姓的粮食。有的象征性凑粮又凑钱,一定要凑齐百家钱,为孩子买件衣服,这叫“穿百家衣”。             

         抓周  新生儿l周岁生日,要作一次庆贺,除为孩子从头到脚做“一身新”之外,用葱、笔、砚、书、秤、算盘等一起放在桌上,让孩子自己去抓拿,抓了葱无灾,抓了书能识字做官,抓了算盘会做生意等等,这叫抓周。

         穿黄马褂和换大襟  按节令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统称“天社”,“社”谐音“赦”。新生儿遇到第一个社日,要穿黄马褂。黄马褂为黄布做成的对襟外套衫,前后胸各绣一个团框,内绣团形四字组合,如“天运交社”、“天赦百岁’、“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等。

       一些娇苗男孩,从出生到12岁,均穿左开襟衣服。12岁生日到舅父家,由舅父做一件右开襟蓝色大褂穿着回家,从此即与常人一样穿右开襟衣,这叫“换大襟”,换了“大襟”的孩子就一生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