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舞龙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12 浏览次数:   字号:【

姚祥麟




         舞龙俗称“玩龙”、“耍龙”,我的家乡灌云县板浦镇不但舞龙历史悠久,而且别具特色:别处多为水龙,而板浦玩的却是“火龙” ——巨龙与焰火、烟花、鞭炮、灯烛等配合,在夜晚舞动很是壮观。难怪家乡老人看到电视上的舞龙镜头时,常会露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自豪神态。

       从前,板浦这儿市井繁华,垣商大贾云集,每逢过年、元宵、中秋等佳节,都由官方出面,某位大仁牵头,举办规模盛大的龙灯晚会。当地有名的扎匠艺人利用竹蔑、铅丝、布、纸、油彩等材料,将龙按“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的特征,扎画得威武峥嵘,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舞龙队由精选出的一班矫健力壮的中青年组成,进行艰苦而认真地排练。

        正式出演前,按旧俗必须举办隆重而严肃的“祭龙”仪式:在古镇东郊龙王庙堂供桌上摆满猪头、鲤鱼、水果、酒、饭等祭品,烧过香烛纸,放过千响鞭,总办人朗诵祭词;然后,“龙头老大”即挥刀(只用一刀)斩下活公鸡的头,以血酒浇地祭奠;这时,锣鼓声鞭炮声骤然响起,巨龙在庙院内舞动一周才可上街。

        龙灯晚会多在天黑了开始。只见那三四十米长的彩色巨龙,体内灯烛通亮,两只龙眼(电池接通的灯泡)光芒直射,龙嘴内还不时向外喷吐火焰(烟花)。舞龙队伍一式黄色武士服,而舞龙头的普称“龙头老大”的是一位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在他指挥下,众人配合默契,巨龙翻腾转动,煞是好看。龙头前两位英姿飒爽,身穿武士服,肩披缀响铃黄绶带的青年,一边轻捷优美地舞动龙球,一边在鞭炮频炸的地上翻滚腾跃表演武术动作。龙头两旁,各有一位手持火炬的老师傅,边走边从背着的黄布袋里掏出松香末抛向火炬,在半空中形成五彩缤纷的焰火。龙队后面则是好几班子的乐队,敲打着铿锵激昂的“将军令”、“十面埋伏”等锣鼓点子。龙灯晚会往往还有高跷队以及花船、花挑、八骏马等参加演出。

        龙是炎黄子孙崇拜的一种图腾,人们舞龙寄托着驱邪除虫,迎吉纳祥,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因此,举办龙灯晚会,百姓无不欢迎,参加者多为自愿,不图报酬,每场舞过,个个汗流浃背,这时第二梯队马上轮换表演。沿途街道两侧,家家张灯结彩,龙到哪家门口,店老板便喜气洋洋点放万头长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