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三清茶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12 浏览次数:   字号:【

刘洪石




          这是海州古代茶事中鲜为人知的一段史实。

          大约从北宋末年直至民国时期,在海州地区曾经盛行过具有海州特色的茶艺——三清茶。客来落座敬茶,同时送上三样精致的糕点,这就是梅花饼、松子饼、佛手饼。宾主间一边品茶、一边用点,或谈诗论句,鉴赏书画;或促膝家常,商业交往。主客和诚相悦,共同营造着一种清廉、清心、清馨的文化氛围。这三种细点被称为“三清”,有其象征性意义:梅花寓精神,清香自傲;松子象征松柏,冬夏长青;佛手谐音福寿,吉祥清廉。

         三清茶艺,初始在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后广传民间,逐渐成为海州地区的民俗风情,传承1000余年后逐渐淡化和失落。

         三清茶艺的始创者,是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而能传入海州,成为海州地区的传统茶艺,却完全是一段文人的情结,一段历史的偶然。

        赵明诚是北宋太学生,其父赵挺之,曾封尚书右仆射(右相),可谓权倾朝野。李清照的父亲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李格非。这两家结亲可谓门当户对,才子配佳人。然而官场风云突变,使得两家先后落难,从生活的顶峰一下子跌到了底层。无奈,他们离开京都,回到山东青州,一住就是十几年。

        正是这十几年的乡居生活,使他们远离了争逐声色犬马的繁华都市,沉下心来,过着清恬而又宁静的生活。他们收古书,赏碑拓,吟诗句,校著述,也正是在这一湾平静而又和美的田园生活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独创的茶艺——三清茶。

        南宋建炎三年,赵明诚不幸病故。具有着民族气节的李清照,孤雁南飞苦苦地追赶着南宋政府。最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李清照,到达海州,稍作小憩,未忘明诚遗愿,渡海至苍梧山(今云台),赏飞泉,读唐碑。在这次途经海州之行中,她以自己的三清茶招待海州的文人墨客,使三清茶得以在海州地区广为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海州地区的特色茶艺。

         三清茶茶艺的精髓是通过敬茶、用点和谈人事交往,由清廉、自悦、和诚相处,而达到陶冶性情、修养情趣的目的。

        思故并非完全为了非今。在满街比比尽是餐馆、舞厅的今天,缺少的正是具有海州特色的茶馆、茶吧和那一方静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从灯火摇曳的舞厅,从杯盏交错的餐馆中,走进家庭,走进茶馆,三五知己,品饮三清茶,去享受那一份清静,去享受那一份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