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7-12 浏览次数:   字号:【

夏兴仁




    说说笑笑在一起守岁。此刻,大人们一再警告晚辈,不许说伤天话,不准提伤心事,因为快开天门了,被天老爷听着不好。故而在我的记忆中,守岁不是在求神祭鬼,而是在祈天敬天。所以,守岁从除夕一直要守到五更天,东方发白开天门,家人才点起花皮火(一种易燃的树皮)到室内外烧秽气,接着在院中烧大香放鞭炮,叫“发五更纸”,全家人朝天磕头,事毕就“揣元宝”(即吃汤圆)、“弯弯顺”(水饺),边吃边说吉利说,祝福着新春每人都长了一岁。

    守岁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唐诗中就有反映,至少有一千多年历史,其意义,楹联家已概括为一付春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就是守的这个旧岁新岁分界时刻,今年欣逢世纪之交,除夕应是“一夜连双世,五更分二纪”了,堪称千年一遇的大喜事。宋代王安石的名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概括出守岁辞旧迎新的意义。守岁都以家庭为单位,有合家团圆,人丁平安的意义。因此,不论远近游子,都要回家守岁过年,否则,就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感怀的“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的情景了。

    历史印证守岁是健康向上,继往开来的良俗,人生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壮年,都是一岁一岁守过来的。成家立业以后,同家人守岁,还有回顾旧岁,展望新年的意义。步入老年,守岁,最大的乐趣要算“海屋又添筹”了。在旧社会添到70岁筹码,就称古来稀了。而今,耄筹、耋筹,甚至期颐筹都不稀罕了。自从广播电视进入千家万户,更加丰富和活泼了守岁的内容和形式,把个人守岁、家庭守岁,融入了全国全民守岁之中。全国56个民族乃至全球炎黄子孙,在同一时刻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品尝着各种时新食品,共同守候着零点钟声的敲响。更可喜的是近两年分离百年的港澳同胞相继回归,今年的守岁,别具一番喜庆意义。遗憾的是,台湾同胞还在暂时经受“相思那得梦魂来”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