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信息来源:市党史工办 发布日期:2020-07-12 浏览次数:   字号:【

刘鹏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以来的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同时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波澜壮阔、熠熠生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创造性的发展和运用,就没有现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我们在享受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要永远铭记最早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传入中国的革命先驱们。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任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此研究瞿秋白就不仅是研究其个人发展史,还意味着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会成为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瞿秋白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内外受困交相煎熬的时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我国资产阶级的固有缺陷,中国社会并未完全进入自由解放的新时代。瞿秋白曾说:“中国革命的结果,宣告成立了共和国,虽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共和国’。”紧接着,军阀专制的困局出现,使中国社会陷进更深的危机里。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1917年春,瞿纯白调外交部任职,瞿秋白也随同北上到北京,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免费入学),学习俄文。

瞿秋白成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社会被动融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的时代。古老的东方文明面临着西方先进文明的挑战,因此瞿秋白说“我已不是完全中国文化的产物”。这说明当时的瞿秋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本质特点——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汇,思潮涌动。在全体中国人民苦闷摸索和奋力斗争的时候,中国的近邻俄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无产阶级大革命。在觉醒了的中国青年心目中,革命后的俄国,是“灿烂庄严,光明鲜艳,向来没有看见的阳光的所在”,是“红艳艳光明鲜丽的所在”。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挽救中国的真理,“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他们共同的呼声。“等待是不行的”,“须得自己动手”,“拨开重障”,“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担一分中国再生思想发展的责任”……这些强烈的“内在要求”鞭策着瞿秋白到俄国去,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如果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旧社会瓦解,震动了正在探究解决社会问题方法的瞿秋白,给他漫漫求索之路开辟了一片光明天地的话,那么,“五四”爱国运动则彻底改变了他原来苦闷的生活,把他从书斋推上了民族斗争的前沿战线。

这一阶段,瞿秋白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以至于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他以后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五四”运动是瞿秋白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国内轰轰烈烈的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狂澜改变了瞿秋白的生活。“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启迪民智的新思想冲击着瞿秋白的内心,革命的潮流不断重塑他的思想观念和政治倾向,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及与李大钊等人的接触,使得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知。瞿秋白的思想愈益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接触苏俄社会主义实践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九二零年十月十六日,瞿秋白受上海《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的聘请,和俞颂华、李宗武以特约记者身份,从北京启程赴俄国莫斯科采访考察。在苏俄为期两年的考察与学习使瞿秋白比其他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和更难得的机会接触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期间,瞿秋白一方面以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对革命后的俄国进行全面的社会研究和考察,向国民宣传报道新俄国。另一方面,他通过大量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著作,认真研究了马列主义思想理论。虽然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编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及《反杜林论》等经典哲学作品当时尚未出版中文翻译版本,但是瞿秋白凭借纯熟的俄语和身处俄国的优势,早早地拜读了这些名著作品的俄文本。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在年少之时就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愿,思考探寻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方法,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普遍真理,意识到只有坚持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的社会现状才能得以彻底的改变。这是瞿秋白在探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在苏俄为期两年的马列主义思想学说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变,此后的他积极地引进和宣传俄国的社会革命理论,并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的一员。瞿秋白曾说:“我离俄国,真正有些低徊不舍的感慨,那一种纯朴自然,新生的内力,活泼泼地向上的气象是有叫人留恋之处,虽然也有不少糊涂的蠢气,却不害其为世界第一新国——劳农的国家。”瞿秋白在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的考察。他不仅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缺陷,如经济困难、思想分歧等,更看到了它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潜力。经过两年的学习、磨练、探求、思索,青年的瞿秋白逐渐走向成熟,世界观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三日,在回到阔别两年的祖国之时,瞿秋白已经成为一位负有神圣使命的中国布尔什维克了,他带着革命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信仰的伟大的事业中,开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他通过创办党的机关刊物、翻译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的经典著作及《国际歌》,撰写政治评论文章,发表诗歌、散文等活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

同时,他通过筹建上海大学、编写教材,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积极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瞿秋白通过这些实际行动,不仅深化了自身对马列主义的研究认知,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使马列主义得到更为迅速和广泛的传播,扩大了马列主义的影响,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队伍的壮大奠定了思想基础。相比于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更加的系统和全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他是我国提出应用社会学理论的第一人,也是我国首先提出“互辩论”并完整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观的思想家。

瞿秋白从俄国回国后,就立即投入到革命之中,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理论都进行了探索。他对中国国情具有清醒的认知,在进行大量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各阶级关系,进而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的客观情况,探讨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步骤。他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以农民土地革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是,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限制,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的中国革命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广大农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此外,瞿秋白还特别重视国民党的革命作用,提倡中共借助“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瞿秋白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做国民党的核心力量,必须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在革命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众所周知,国共合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资产阶级一直试图夺回革命的指挥权,甚至迫害共产党员,这极大损害了国共合作的良性发展。面对资产阶级的挑衅,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一批批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惧、不退缩,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反动势力的阴谋,有效地维护了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使革命得以顺利向前发展。

瞿秋白在对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的探索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政治主张,对中国革命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他的政治思想并非都是完全正确的,其中也有不当之处,给革命也造成过损失。但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开拓者,开拓过程中难免有失误,任何的苛求都是不合情理的。他的思想理论要早于其他中国共产党人,毫无疑问,他是早期探索中国革命理论和革命道路的开拓者。

积极探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瞿秋白是我国最早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思想且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家。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规避了盲目教条的做法,他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用时间来检验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现状切实的结合在一起,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而言是十分重要和难得的。为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打开了一个正确的端口,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中能够顺利地生根发芽,并一步步走向壮大,成为党引领革命斗争、走向革命胜利的正确思想。瞿秋白并不是党内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最为系统的提出者,但可以说是他对于这一思想的认识为后来这一思想的系统形成起到了启蒙的作用,瞿秋白在之后始终坚持贯彻这一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不断尝试,虽然他在探索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错误,但是依然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来看待这些理论的局限性,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瞿秋白的这些理论成果,以避免一些错误的重演。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瞿秋白等探索救国之路的知识分子们逐渐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想理论武器,可以拯救中国,于是他开始积极的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积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解决革命的具体问题。由于瞿秋白认知深刻,坚决反对教条式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他强调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从而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引导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丰富了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瞿秋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指导性见解,形成了许多科学的理论硕果,后来毛泽东在学习、研究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创造性地总结出了更多新的实践经验,这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党的早期领导人都为此做出了许多贡献,使其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其中瞿秋白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在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上都有一定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哲学而言,瞿秋白对于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见解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着启蒙的作用。瞿秋白对于马列主义的早期探索所形成的理论无疑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开端。这一伟大思想成果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每个发展阶段情况各不相同,各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征。遵义会议作为分界点,可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以遵义会议前为例,这段时期是毛泽东思想从产生到初步形成时期,其内容主要不仅涵盖了毛泽东本人对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对革命经验的归纳、总结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还包括了毛泽东在各种形势下提出的思想观点。这段时期毛泽东主要受到党内已有的,经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思想理论和党内其他同志的正确思想认识以及共产国际指导的影响,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方面受到瞿秋白等党内同志的影响较大。但是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瞿秋白对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影响,因为他的探索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也存在着错误,换个角度来讲这些失误也使得成熟的毛泽东思想更加经得起推敲和考验。

瞿秋白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实现中国化,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中不断发展。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求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伟大事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同时还要科学借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成功经验。瞿秋白正是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马列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实践出真知,回望历史: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救不了中国,改良派倡导的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主张的建立“共和国”依旧无法拯救中国。这些道路在中国都走不通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思想理论来指导革命运动,未能把革命理论真正地运用于革命实践当中,也就是没能做到革命理论中国化。

其次,通过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难看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探寻出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化的道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首次将国民的视线引向马克思主义,他们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对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介绍。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瞿秋白、毛泽东、蔡和森和邓中夏等人加入马克思主义者阵营,瞿秋白便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研究和广泛宣传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通过为期两年的旅俄游学,瞿秋白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局限性,导致国民认知的片面性,于是他回国后便开始积极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他通过创报刊、写文章、编译马恩经典作品等方式启发了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激起了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志愿。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他对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具体阐述和深入研究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必须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每一位党员的积极奋斗。

最后,瞿秋白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和公式,他坚定认为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要将中国实际国情和理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基于这样的远见卓识和一丝不苟的钻研态度,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对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农民问题、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间断的动态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伟大事业,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经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终其一生都在探索一条更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瞿秋白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的一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瞿秋白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颇为丰富的独到见解。我们在新时期所坚持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借鉴有益的经验,汲取革命的教训,充分意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以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的善于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作为激励,对新时期怎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的探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在当今这个时代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