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与编纂互鉴,章法与义理共求——关于年鉴编纂和精品年鉴赏析的随笔
信息来源:市党史工办 发布日期:2025-07-15 浏览次数:   字号:【


李家君

与年鉴的初次邂逅,已然跨越了近 40 载的时光。那是在 1983 年的盛夏,师范学校放暑假的我,前往新婚不久的三姐家探亲。三姐夫的父亲刚刚从乡镇供销社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家中还留存着一些他任职时的资料。在那不经意的翻找间,一本《中国百科年鉴》映入眼帘,宛如意外收获的珍宝。在那个书籍装帧普遍较为简朴的年代,这样一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到令人惊叹的书籍,实属罕见。我迫不及待地沉浸其中,上一年在报刊上零星获知的信息,此刻再次跃然纸上,仿若久别重逢的故友,让我倍感亲切。

多年时光流转,我也投身于基层单位年鉴的编写工作。2012 年,我调入赣榆县教育学会,其中一项职责便是着手编写《赣榆教育年鉴》。然而,那几年间编写的年鉴并未能付梓印刷,仅留下了电子文档,为《赣榆年鉴》提供素材。时光来到 2022 年初,赣榆区史志办向我伸出橄榄枝,邀我参与《赣榆年鉴(2022)》的编纂工作,并委以执行主编的重任,这或许便是我与年鉴工作之间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我所理解的年鉴

年鉴,有着其既定且深刻的意义,此处便不再赘述那些常见的定义,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独到见解。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至理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年鉴的重要意义,便在于“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政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肩负起这样的担当,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被严格遵循。毛泽东同志曾对“实事求是”作出精辟阐述:“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事物,“求”即探求,“是”指的是规律性。年鉴编纂的对象,第一层次的标准在于实事,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源自权威渠道的信息,绝非杜撰,毫无臆想。第二层次的标准在于大、新、热,也就是重大的实事、崭新的实事、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赣榆年鉴(2022)》编纂的实践探索

2022 年 4 月,我正式着手《赣榆年鉴(2022)》的起草工作,对陆续报送而来的材料及时整理,直至 8 月中旬,初稿才得以完成。回顾整个编写过程,无一不与“素材”这个词紧密相连。

1、搜集素材,索东求西

各供稿单位和作者虽大多能按要求提供稿件,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年鉴编纂的素材需求,但局部素材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获取这些缺失的素材,我一方面在网上搜索信息,另一方面向相关单位人员征求材料。不妨将这一过程称为“索东求西”。

在进行网上搜索时,我们以官方渠道为唯一依据,并以“赣榆发布”和“连网”为主,同时兼顾“江苏网”“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网站。有些条目的内容便是源自网络。例如【政府网站建设】这一条目,相关素材便是在“赣榆发布”上搜索到的一张表格,依据这张表格,整理出了该条目的文稿。

在征求材料方面,主要有 3 个渠道:一是编写人员通过电话、微信与相关人员沟通获取;二是通过单位公函联系;三是分管领导出面与相关单位联系。为了搜集到一个方面的素材,有时会联系多人。例如“海洋旅游开发”这一部分,先后联系了两个管理部门(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的撰稿人,以及 3 家开发公司(城发、旅发、金东方)的撰稿人,尽最大可能将素材征集齐全。

当然,也存在素材征集不到,致使相关条目被删除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相关撰稿人反馈某项工作未开展或某个项目未实施。

2、鉴别素材,咬文嚼字

素材并非完全可信,讹误往往防不胜防。因此,对于各种素材,尤其是数据材料,我始终小心翼翼,可以说是咬文嚼字,仔细甄别。

在数据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总分不符,即合计数不等于全部子项目数的和。例如:共有持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21805 名,按残疾等级分,一级 2544 名,二级 6598 名,三级 6880 名,四级 5983 名。经核算,4 个等级残疾人数之和比残疾人总数多出 200 人。与撰稿人沟通后,将四级残疾人数修改为 5783 名。

(2)数字不完整。例如:电子信息制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997 万元。我在编写时感觉这个数字偏小,便请撰稿人复核。后来数据修改为 199710.77 万元。

(3)小数点错位。例如:太保财险赔付率为 0.544%。经核实,修改为 54.4%。

(4)位数名称错误。例如:农发行当年发放中长期项目资金 8.16 万元。经核实,改为 8.16 亿元。

(5)来源不同,数据有差异。例如:生猪存栏、出栏数,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是 27.3 万头、43.55 万头,国调队提供的数据是 22.05 万头、34.876 万头。年鉴暂采用农业农村局的数据。

(6)增长与下降错位。例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07.5 亿元,增长 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8.03 亿元,增长 2.2%;第二产业增加值 308.63 亿元,下降 6.7%;第三产业增加值 290.84 亿元,增长 12.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 17.56:42.28:40.16调整为 15.27:43.62:41.11。感觉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与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存在矛盾,经比对其它资料,把第二产业“下降”改为“增长”。

文字表述偶尔也会出现问题。例如:土城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经网上搜索才知道,这个表彰是2020年度的。再翻阅2021期年鉴,该表彰已被记述。显然,在(2022)期年鉴中录入这个表彰是不合适的。再如:海福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客商贺松先生投资,是一家外向型合资企业。既然是合资,怎么只是一个人投资呢?

尽管在文字处理上较为谨慎,做了诸多查询比对的工作,但差错仍恐在所难免。

3、采用素材,守常纳新。

运用素材进行年鉴编纂,基本按往年《赣榆年鉴》的编写路径去组织材料。在此基础上,借鉴市年鉴及兄弟县区年鉴编写经验,尝试采纳若干新的写法。我称之为“守常纳新”。

这种“新”,主要包括:(1)添加链接。共加了7个链接,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注解(如“四种形态”)、详说(如民生实事清单)、聚焦(如渔网连上互联网),等等。(2)增设特色条目。编写16个呈现具体事例的特色条目,以彰显某个方面的亮点。(3)设置“赣榆名片”分目。编写教育强区、红色沃土、徐福故里、美食之乡等4个条目,旨在突出区域特色,展示本地风采。

《赣榆年鉴(2022)》初稿的修改得到了连云港市地方志办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区史志办王淙主任等领导对初稿修改亲力亲为,让我既获得教益,又深受感动。

精品年鉴的启示

2022年10月9日,我收到连云港市地方志办寄来的4本精品年鉴——《连云港年鉴(2019)》《北京朝阳年鉴(2020)》《长沙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正值《赣榆年鉴(2022)》首轮修改完成之时,我虽有大餐迟来的小小遗憾,但面对精品年鉴仍有大快朵颐的胃口。精品,毕竟是精品!展开页面,似曾相识的记述里,透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便手不释卷了。略谈几点启示,以供方家指教。

启示一: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彰显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精品年鉴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体现。

年鉴记述什么?不论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都在记述之列。这是不同区域的年鉴所要呈现的共同的事物品貌。但是,有的地方群山巍峨,有的地方海浪奔涌,有的地方产业密集,有的地方风景旖旎,这在年鉴中的反映能是一个样子吗?精品年鉴告诉我们,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彰显鲜明的地方特色,正是精品年鉴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体现。

连云港滨临大海,是海港城市,是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精品年鉴《连云港年鉴(2019)》的编者充分利用这座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设置了“海洋经济”“连云港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3个特色类目,把连云港城与众不同的城市风貌展现出来,在写出了当地特色的同时,也形成了年鉴自身的特色。

北京市朝阳区地处首都,城市功能发达,精品年鉴《北京朝阳年鉴(2020)》设置“功能区建设”类目,把北京商务中心、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关村朝阳园等6个城市功能载体2019年的建设情况集中反映,令人感觉到都市风貌的磅礴大气扑面而来,年鉴特色的魅力由此迸发出来。

启示二:谋篇布局规定动作充分到位,自选动作灵活精彩。

如同其他著作一样,年鉴也需要谋篇布局。这需要理清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孔子曰:“文过质则史,质过文则野。”年鉴的内容需要适当的形式来表现,形式的塑造更要服从内容的需要,二者相互依存,应做到无过无不及。精品年鉴的体例体现出了在规整前提下的灵活布局。

《长沙年鉴(2020)》基本依“类目-分目-条目”来结构正文。但是,编者并不囿于这一模式,而是根据记述内容表达的特殊需要,在分目之下灵活设置次分目。例如:城乡建设篇设置“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乡村建设”3个分目,由于“城市建设”涉及面较广,通过“分目-条目”单一层次表达不够清晰,编者便在这个分目之下设置了“综述”“道路”“供水”等8个次分目。

《北京朝阳年鉴(2020)》在“分目-次分目”的设置方面更为灵活,还时常出现分目之下的条目与次分目混用的现象。例如,城市管理篇中设置6个分目,其中《水务》由11个条目+次分目“防汛”(含4个条目)+次分目“节水”(含5个条目)构成。粗看这种结构较乱,细品则感觉到这样条分缕析、显得层次分明。我以为,这种灵活处理,恰是形式服从内容的范例。

《北京朝阳年鉴(2020)》分目之下的条目摆布也令人关注。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诸条目皆为事项,一般按主次排列。这也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年鉴的通例。二是诸条目既有事项,又有事例,便先列事例,后列事项,事例按时间顺序排列。例如法治篇中的《公安》有29个条目,概况之后,按时间顺序排列了“‘医托’团伙诈骗案破获3件”“跨境钱庄案破获”等事例共14个条目,接着排列了“重大活动安保”“扫黑除恶”等事项共14个条目。许多分目都采用了这种“概况+事例+事项”的模式。这也应视为《北京朝阳年鉴(2020)》的又一结构特色。我以为,这种点上渲染和面上展开相结合的记述方式,有利于反映事物的特征和全貌,同时还增强了年鉴的可读性。

启示三:表格设计简洁明了,示意图生动活泼,增添了精品年鉴亮丽的色彩。

表达得准确全面而又简洁明了,通常是图示表格的优势所在。精品年鉴对于表格、示意图的运用,我觉得还是颇具借鉴意义的。

《孝义年鉴(2020)》是4本精品年鉴中最为朴素的一本,正文排版稍嫌稀疏,且为黑白版面,除类目压题图片外,文内没有插图。但该年鉴朴素而不普通,其图表的使用就很亮眼。全书共采用各类表格82个,另配有适量示意图。孝义市政府专题会议全年召开43次,年鉴以一表统揽,化繁为简,清晰醒目。展示全市2019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之主要经济指标,年鉴采用一表九图来呈现,静态的水平状态和动态的发展变化均得到充分反映。

《长沙年鉴(2020)》用长达20页的篇幅登载《全国三十五个城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2019)统计表》,把26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及5个副省级非省会城市放在一起比较,在38项指标中,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出口额增长率三项指标位居第一,共有15项指标位列前十。借助表格,树立起了长沙市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

需要商榷的几个问题

越是精品年鉴,越是会被人找出问题来。如同一块白玉,哪怕有丁点儿瑕疵,也会被发现。研读几本精品年鉴,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指出来。当然,这些“问题”也许不是问题,只不过是我的一己浅见而已。

一是主体呈现问题。关于某个方面工作的记述,应该明确记述的主体,从各种角度,把这个主体呈现出来,而不能只记一端而忽视全貌。例如,《北京朝阳年鉴(2020)》中关于农业有个分目,名曰“种植养殖服务”。我以为这个名称不合适,一个“服务”就限定了这方面的记述范围,成了以种植养殖相关管理部门为主体的专记,而不是以种植养殖为主体的记述。年鉴对于当地种植养殖的记述,除了官方的服务之外,是不是还应包括品种、规模、产量等因素呢?只记述“服务”,是不是有仅为相关管理部门履职陈述之嫌呢?

二是逻辑关系问题。《孝义年鉴(2020)》教育篇中设“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分目,“孝义电大”是“成人教育”下的一个条目。在“高等教育”中只列举了两校,没有提及这所学校。这样,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就小于属概念的外延。分目名称由“高等教育”改为“普通高等教育”,则可避免列举不周全的问题。《连云港年鉴(2019)》“教育”类目中有“普通高等教育”“社会教育”,“连云港开放大学”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条目,在“普通高等教育·概况”中也被顺捎一笔。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连云港开放大学”是“连云港高等教育学校”的种概念,但不是“连云港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种概念。《北京朝阳年鉴(2020)》教育类目中把“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并列,也似有不妥。二者为属种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种概念,后者是前者的属概念,也即“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这已成为共识。可能是因为北京市教委内设机构包括学前教育处、基础教育一处、基础教育二处,所辖各区也有相应设置,才使得年鉴编者把二者视为反对关系而非属种关系。另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是交叉关系,为了避免记述中的纠缠不清,应以使用“中等职业教育”为妥。《长沙年鉴(2020)》教育类目之基础教育分目设有19个条目,分别是:a概况、b特殊教育、c普惠性幼儿园发展、d优质中小学校建设、e学校安全、f学前师资能力建设、g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h课后服务推行、i长沙市实验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j中小学生减负措施、k普通高中大班额消除、l长沙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整治工作总结会、m城区“小升初”民办初中首次实行微机派位、n智慧校园“一卡通”项目合作伙伴签约仪式、o长沙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研讨会、p湖南省中小学体育美育现场推进会、q长沙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经验全国推介、r长沙市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s长沙市中小学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活动。我想知道这些条目的排序规律,但看了几遍,仍是一头雾水,找不出这些条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假如让我排序,我先排a、b、e;因cfg都是学前教育,就把这3条排在一起;di为优质学校建设,排在一起;接下来是l学校幼儿园整治总结会;hjkm这4条都涉及学生,因而排在一起;psq为教学工作,排在一起;rno这3条都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所以排在一起。整个排序为abecfgdilhjkmpsqrno。

三是文题不符问题。4本精品年鉴中有3本在教育篇中设置了题为“素质教育”的分目,除《连云港年鉴(2019)》外,另两本的分条记述都只是涉及德育、体育、艺术教育以及各种学校活动,排除了文化类学科教学。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北京朝阳年鉴(2020)》政府篇中有题为“主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分目,但其中各条目记述的是重大活动,而不能说是主要工作。窃以为题目改为“重大活动”为当。

有了一点年鉴编纂的实践经历,再去研读精品年鉴,对编好年鉴的艰辛就有更深切的感受。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荏苒,岁月不居。惟有编好年鉴,方可不负韶华,让过往积淀,把美好挽留。从这个意义说,编好年鉴,苦,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