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伟
【内容摘要】志书的特色是一部名乘佳作的重要标志。镇(街道)作为国家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志书的编纂既要全面记述地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过去和现状,又要简述其历史形成的地域文化,在有限的篇幅内让读者抓住重点、印象深刻地了解地域内全面状况。本文就镇(街道)志编修中如何抓准地方特色、时代特征以及志书的装帧特点进行探讨,供编纂者参考。
【关键词】镇(街道)志 编修 特色
当前正在进行镇(街道)志编修,海州区的承编单位主要是行政区划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乡镇,因地处市内主城区,或由乡改镇,或由乡、镇改街道,但都具有较长的历史,都属于第一轮修志,修的是通志。作为记述这些地域内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社会百科全书,其历史形成的地方特色无疑是这部志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些镇(街道)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志书 秉承“详今略古”原则予以重点记述的部分,这是志书成功与否的另一个重点。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共同构成一部志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一、浓郁的地方特色
突出地方特色,即集中记述本地历史形成、在周边乃至更大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地域特色文化,并在篇目设置中给予适当位置,使其成为本地的名片和志书中最吸引读者的篇章。
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部名乘佳志的灵魂,没有这些地方特色,很难准确地再现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当地社会各界也不会认可。在第一轮修志中,从市到县区,都不惜篇幅,浓墨重彩,详细地记述了其地方特色。如《连云港市志》把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果山、连云港和口岸、连云港与新亚欧大陆桥等篇目从原所在的卷中析出,升格为卷,并前置到作为基本地情的政区、环境、人口卷后,以凸显其重要。《东海县志(1990~2010)》将本属于资源章节的东海水晶和羽山温泉上升为编,放在地情之后第三、四编重要位置。《连云区志(1990~2005)》将港口口岸由章升格为编。海州,作为一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代名城和连云港市的摇篮,《海州区志(1986~2005)》专门设置了“古城海州”编,下设8章29节,全面记述其古城池、古建筑及其历史文化,并将其前置到志书的第二编,突出这个极具地方特色的篇目在志书中的地位与份量。
海州相关的镇和街道,在其志书编修中,从框架设置到资料的收集和选取,都注意把突出地方特色作为一个重点。
位于海州区花果山街道境内的花果山,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壮丽。夏商时代,以鸟为图腾的少昊之国便在此活动。秦汉之际,花果山是国内道教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海内四大灵山之一,唐宋时就建有三元崇拜的古建筑群。宋代在此建有保存至今的阿育王塔。四大名著《西游记》以此地为背景。山上至今保存着钱起、石曼卿、陶澍、林则徐等众多古代名人的吟咏和题刻。建国后,毛主席曾三次提及“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上世纪70年代,连云港市建立花果山风景区,80年代,花果山作为云台山的一部分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后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成为连云港市旅游业的龙头。
花果山街道在编修《花果山街道志》过程中,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志书的框架结构,一致认为花果山应该是这部街道志书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篇章,确定将花果山的形成、历史、环境、人文、现状,以及街道如何配合风景区搞好环境治理和服务等融入一炉,并前置到志书的第二章中。花果山章所记述的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无疑成为《花果山街道志》中最吸引读者的章节。
《南城街道志》在编修中,将南北朝时期的公元476年在凤凰山上垒石为城,后为东海县治,军事上的黄海前哨,以及南城近二千年悠久历史中所保留下来的古凤凰城和大量古建筑、街道 民居、古石刻、古遗址,艺文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等融于“南城古镇”一章中,力求把这座历史文化名镇的内涵完整地奉献给读者,同时也使这座连云港市唯一的历史悠久的古镇成为这部志书中最为显著的地方特色。
《锦屏镇志》在编修中,则把对锦屏山悠久历史和人文景观及桃花涧景区春赏桃花等风光旅游,把国内第一座磷矿即锦屏磷矿的开发及为其生产搞好服务等,作为显著的地方特色,记述于这部镇志中。
二、鲜明的时代特征
承担镇(街道)志编修任务的镇和街道中,除少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明显,可以将地情资料上溯到事物的发端外,大部分镇和街道行政板块中的社会活动,有文字记载或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主要的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段时间,其间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显著变化,老百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逐年提高,构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镇(街道)志编修中必须注意认真把握的一个重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改革的举措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改革逐步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推开。首先是农村改革,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体制、土地经营制度、农村经济管理和税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先后展开,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州所有的镇和涉农街道都经历过这些伟大的变革,上述所列改革的各个方面,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重点记述好。另外,其他方面的改革,如“民政”章中关于村委会这个农民自治组织向城中村治理模式转变的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中关于文明村镇建设,农村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等,都应在相应的篇章中把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改革举措,冠以醒目的标题,突出其时代气息。
2. 开放的成果
开放型经济的形成,开发园区的出现,既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也是镇和涉农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开发园区的规划布局、开发与管理、企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村一品和家庭农场,以及镇(街道)从以农为主向工业、商贸流通全面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的改变,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等等,这些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都应在志书中认真记述。
3. 文明新风
从上世纪80年代在社会上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做“四有”新人,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卫生、文明城市创建,见义勇为,志愿者服务,中国好人的不断涌现等等,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也彰显了社会变革给人们精神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构成了当前正在编修的镇(街道)志中人们精神领域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
三、志书装帧的特点
为了很好地继承志书这一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并将之传承下去,继续使之自成一体,散发出古朴的芳香,同时区别于现代社会多姿多彩、表现各异的印刷品,除了在志书的内在表现形式上要遵循其体例要求、编写原则和文字表达方式,如横排竖写、述而不论等特点之外,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指装帧设计上,应该既典雅、庄重,又简洁、大方,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和地域标志的传统文化特色。
全国二轮修志中,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作出规定,全省各市、县、区编纂出版的地方志书,统一开本,统一灰色封面,中间为暗影的江苏省地图,留给各编纂单位自行表现的,是左上角的地域标志和右侧志书名称及编纂单位。全省志书外观既风格统一,庄重大方,又突出了编纂单位的地域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镇(街道)志编修工作启动之后,连云港市地方志办公室于2017年5月,出台了全市乡镇(村)志、部门志评审和出版印刷暂行办法,对志书的编纂、出版也作出了统一规定:乡镇志、名村志统一以规范的行政区域冠名,如《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志》;开本为正度(787×1092mm)16开本纸面精装,锁线、平脊装订;正文前配彩色图片,内文也应配以图片,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全市乡镇(村)志、部门志以市为单位统一标注“连云港乡镇志丛书”“连云港市名村志丛书”“连云港市部门志丛书”,封面由市地方志办公室统一设计,形成系列丛书。编纂单位可在志书封面左上侧标注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图标。这样,这些镇(街道)志组成的系列丛书,从人们第一印象的外在装帧上,就突出了港城地域文化的特点,提高了这些志书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