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芝,连云港市海州人,出生布业世家。解放后接受党的委托,筹建市工商联合会、民主建国会,先后担任市工商联第一届至七届主任委员,八届、九届名誉会长;市民建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委。同时还被推选为市政协三、四、五届副主席,市人大六、七届副主任,省人大六、七届常委,省工商联第二至五届常委,全国工商联第五、六届执委,2003年10月29日病逝,享年85岁。
少年时期经受艰苦磨练。王友芝生于海州大户人家,其父王树仁为了让子早日成才,在他16岁那年,就把他送到源信涌布号当三年学徒,挑水、做饭、替掌柜倒尿壶,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而后又把他送到鸿祥涌当三年店员,学习买布、做账。历经六年的磨练,为他打下从业的基础,直到1944年10月,才回到父亲经营的裕隆恒布庄。
带头迎接解放军进城。1948年11月6日,国民党党政机关和军队从新浦、海州一带溃逃,王友芝、张晋阶等听说解放军第二天要来接管新浦,就组织带领六七百名工商界人士和民众,敲锣打鼓地迎接解放军进城。消息传到海州,民众议论纷纷,有的赞扬王友芝胆大,为海州人争光;有的担心政局不稳,将来王友芝要吃苦头;还有人对其讽刺挖苦,说“王小鬼(王个头不高)想投机共产党,捞个一官半职”。事后,有朋友问王友芝:大家对共产党的疑虑还未打消,你还敢带那么多人去迎接解放军进城,就不怕老蒋再打回来吗?王说:国民党接收新浦三年商业萧条,民不聊生。东三省丢了,济南丢了,徐州也保不住了,国民党这一辈子回不来了。
带头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抗美援朝开始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1951年7月,临沂专区分配新海连市捐献一架飞机任务(约合人民币旧币15亿元)。开始,工商界畏难情绪严重,叫苦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经过市政府和工商联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才把捐献运动开展起来,其中,王友芝带头捐出600万元(相当于自家布庄资金的五分之一),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保证当年11月底提前完成“新海连市工商号战机”的捐款任务。
其实,王友芝同志的精彩亮点还有很多。王友芝同志在组建商会,加强对工商界人士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中;在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在文革动乱之后,恢复工商联活动中,都能热情的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发挥积极带头作用。特别是连云港市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之后,王友芝同志带领工商联遵循“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干四化”的行动纲领,以经济咨询、信息服务、专业培训、海内外联络、安置待业青年等为重点、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港城发展大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