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振基
(1935—1982)
邵振基,海门县人。先后在海门锡类小学、海门中学读书,1953年3月考人北京石油学院学习,1957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历任金工教研室助教、焊接实验室主任、焊接教研组组长、焊接技术应用负责人、留守处炮泡厂厂长等职。期间,发表《旋转电弧焊几个问题的探讨》等11篇论文,编写的《金属焊接》、(金属学暨焊接学》等书出版,成为石油学院教学用书,翻译出版 12篇百万字外文资料。参与研制的“KB—1”大型钢管旋转电弧焊机,填补当时国内焊接机械的空白。
1972年9月,邵振基调至连云港市,历任连云港市树脂厂生产组负责人、市二轻局和市轻工业局科技科副科长,兼任江苏省焊接学会理事、市轻工学会理事兼秘书长、连云港市机械学会理事兼焊接学会会长等职。在他的倡议下,成立市焊接技术交流队,尽管身患重病仍亲自给焊工们义务授课。他还利用节假日参加焊接技术攻关,深入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在他的指导下,氧乙炔焰金属末热喷涂金铸铁结构焊接、紫铜与钢板焊接等一些难度大的焊接技术,开始在连云港市应用。1960年,他在上海治病期间,还跑图书馆搜集资料撰写(上海工业展览巡礼与随感》,为连云港市科技发展献计献策。1982年7月29日,邵振基因过度劳累,心脏病复发,下午,在身体极端虚弱的情况下坚持要儿子用自行车送他去市文化宫电焊工培训班上课,昏倒在途中,经抢救无效于1982年8月14日病逝。1982年12月31日,根据邵振基生前请求,中共江苏省委批准邵振基为中共正式党员。1983年5月22日,中共连云港市委做出向邵振基同志学习的决定,5月23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追求》的长篇通讯,介绍了他的事迹。5月24日,邵振基被追认为市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