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战役纪念地
信息来源:市党史工办 发布日期:2020-06-18 浏览次数: 407  字号:【

  位于赣榆赣马高级中学院内。

  1943年11月,日伪集结重兵对我鲁中沂蒙山区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八路军山东军区决定利用“翻边战术”,打到敌人后方去,先发制人,发动榆战役,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粉碎敌人向我根据地大“扫荡”的阴谋。

  赣榆县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日伪军设重兵把守,城内驻有伪36师71旅李亚藩部2000余人,城高池深,防守坚固。

  赣榆战役由八路军滨海军区负责实施,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亲临前线指挥。由于是敌后城市攻坚战,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特批3发“九二”步兵钢炮弹,以加强攻城火力。攻城任务由滨海军区主力6团、23团承担,海赣独立营负责打援,海陵独立团派部队袭击日伪盘据的沙河镇,以攻为守,防止沙河之敌增援。滨海军区作战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内线工作与外线作战相配合的作赣榆战役示意图战方案,并报山东军区批准。

  1943年11月19日晚9时许,我内线关系、伪71旅141团副官刘连城带领我部工兵郝凤双、任发明诓开城门。符竹庭政委带领突击排和主力部队紧随其后,迅速突入城内,歼灭了文峰塔、伪警察局和城东南炮楼内的守敌。伪旅长李亚藩率残敌固守待援。20日拂晓,从青口镇赶来增援的日伪军在五里墅一线被我军击退,李亚藩待援无望率部投降。

  赣榆战役全歼伪36师71旅和伪保安队、盐警队共2000余人,自伪旅长李亚藩以下无一漏网,并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粉碎了敌人对我沂蒙山区和渤海军区大“扫荡”的阴谋,解放了被日伪军盘踞达5年之久的赣榆县城,而我军仅牺牲3人,伤37人。赣榆战役胜利后,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山东《大众日报》均在头版显要位置报道了这一胜利消息,称之为敌后攻城的范例。新中国成立后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纪要》、《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军事巨著都详尽地记载了赣榆战役的经过。赣榆战役,作为抗战史上的著名战例,永载史册。1991年,中共赣榆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赣榆战役旧址建纪念碑一座。1995年6月,“赣榆战役纪念地”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