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镇志 彰显港镇别样风采
信息来源:市党史工办 发布日期:2025-01-17 浏览次数:   字号:【

1101.jpg

从2022年6月《堆沟港镇志》启动编纂,到2024年11月纳入连云港市镇村志文化丛书正式出版,全志22章37万字。在两年多的镇志编纂工作中,堆沟港镇志编写组始终秉持严谨态度,从质量把控到特色挖掘,多管齐下,精益求精,着力打造一部高质量有特色的镇志。

一、质量为基,筑牢镇志根本

1.框架设全面与特色兼顾。2022年6月,基于过往镇志编写经验,我们拟制了《堆沟港镇志编纂纲目》呈交县党史办审读。党史办领导仔细梳理、研判评估后指出,初稿虽内容全面,但缺乏堆沟港镇特色,辨识度欠佳。

重新考察梳理后我们感到,堆沟港镇区位独特、历史变迁特殊、经济发展有特点,苇荡营、渔盐港及化工园区的生态转型,是镇志的重要底色;“国家沿海发展重点镇”等称号,也应在志书中凸显。据此,我们对大纲作出修改,增添“生态建设”“海洋经济”等章节,调整部分章节层级,弱化“词汇表”这类方言共性内容,补充 “堆沟港镇方言基本特点”内容。事实证明,此番调整让《堆沟港镇志》特色更加鲜明。

2.采编团队勤奋与能力并重。堆沟港镇规模大,含化工园区等经济单元。镇里组建了由宣传、文化等领域史志爱好者构成的采编团队,深入各村(单位),前后驻点约五天时间,收集第一手资料。依据成员专长分配任务,如让熟知老堆沟历史的王加金负责相关史实采编。

团队成员必须吃苦耐劳,按时完成任务并及时上传信息,保障编纂工作有序推进。为提升团队整体能力,我们采取了多项有效举措。在党史办与镇编纂委员会的指导下,多次举办培训会,涵盖镇志编写通识、采编问题交流、老照片处理等内容。同时,为成员准备精心制作的“镇志编纂材料包”,提供可操作的模板表格,助力材料收集。

此外,我们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积极参加省镇村志主编培训班,特别是2024年3月“2024年第一期全省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编纂实务培训班”,让我们对镇志修改有了全新认识。县党史办领导专家随时答疑,提供创新性意见与技术支持,还微信建群方便交流。如尹凤贵副主任、嵇会成等同志在县内培训会上分享的《乡镇志篇目大纲参考及设计范例》《志书的行文规范》《wps文档关于目录的使用技巧》《十进位经纬度转换成标准的度分秒单位》等资料,对我们帮助很大。同时,镇志建立专属工作群,提高编写关注度。

县党史办为提升我们的编写水平,为镇志主编订阅了《江苏地方志》等文史杂志,发放专业指导手册。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汇报进度,交流经验,研究困难解决办法,制定工作计划,推动阶段性工作按时完成。

3.材料取舍唯真为要。2023年5月,镇志编写组收集到60万字材料,但内容繁杂,存在重复、矛盾、数据不实、信息含量低、表述模糊以及非史志体叙述等问题。

对此,我们先删减重复部分,保留要素全的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归类建档。随后展开核实工作:向县内史志专家请教,如武红兵先生的材料及镇史馆资料,为镇志提供佐证;与“五老”交流,获取老堆沟“堆沟稽核所”等珍贵信息;与档案比对,县党史办支持我们到档案馆等单位查资料,各单位都能积极配合,保证镇志相关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

4.修缮改稿精益求精。修缮改稿以图片精美、史料溯源、人物凝练为目标。2023年5月上报初稿,请党史办专家首改。之后镇里拆分稿件,分发至各单位,安排专人在半个月内核查本单位相关内容的真实有效性。6月,通过镇编委会及初审小组审核。10月,依据市终审意见再次修改。2024年8月,根据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和专家意见进行志稿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修改。9月,镇分管领导与业务协管组织镇级最后一次修改,并融入新采集材料。

县党史办提供办公室、就餐卡,组织人员集中改稿、集中讨论、专人帮扶,其中最后一稿在县党史办集中修改就长达3个月左右。此外,我们还创新修改方式,如易镇换改,克服心理惰性与疲劳,找出疏漏;与凯德公司工作人员微信沟通,及时交流修改情况;五次到凯德印刷企业现场校稿,避免误差。总之,在未定稿前,我们一直处于边撰写边修稿状态,牢记“定稿之前修改始终在进行中,力求少留和不留遗憾,达到精品之美”。

二、特色为翼,展现港镇风貌

1.独特区位与特产呈现。现堆沟港镇苇镇区域,大致为1957年灌云县区划调整时的树德乡区域。此地成陆晚,属“苇荡营出河汛地”,地理与自然环境独特。20世纪80年代曾分属3个乡镇,头绪繁多,需要理清。我们在“第一章 建置区划”设“镇名溯源、建置沿革、区划调整”3节,以图、文、表结合展示变迁。介绍特产美食时,挑选“十三味野菜”等特色佳肴。

2.渔业、盐业与港口发展回溯。堆沟港镇曾有辉煌的渔业、盐业史,后因环境变化,产业落幕,但这段历史需要还原呈现。其港口历经兴衰再兴,带动船舶、淡水养殖、物流等业态发展。因此,设“第三章 海洋经济”专章记录。

3.化工园区与生态建设书写。连云港化工园区曾是灌南经济发展标杆,但其环境污染曾受关注。编写时,在记述前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突出将近年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将“临港产业园”等编入“园区开发”,并辟出“生态建设”章节,分九节展示改革成果。

三、传承为要,激活文化基因

编纂过程中,我们越发领悟到镇志是地方文化的“保鲜盒”。如港镇人芦苇编织、柳条编织、蒲艺编织既是特定时期人们谋生的手艺,也是一种文化技艺,彰显当地人的勤劳与智慧。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都亟待收录传承。为此我们做了细致记录,就是给民俗文化续命;把方言土语配上释义,能留住游子的乡愁。书中还有关于民间舞龙、玩麒麟、花担、打门槛词、跳财神诸多游艺记述,有诸如乾隆年间的泰山庙、潘氏老宅、石经幢等遗址和文物的记述,家谱、族规、家风的挖掘,既是对过往文化的总结,更是给后人递去开启本土文化宝藏的钥匙,激励新一代传承根脉、创新发展,让港镇人独有的精神标识在时代浪潮里熠熠生辉。

回顾这段编写历程,有苦有累,却满是收获。《堆沟港镇志》凝聚心血汗水,更承载着全镇人民的集体记忆与殷切期望,它屹立在岁月的交汇处,静静地诉说着过去,也将继续守望堆沟港发展的美好未来。

来源:方志年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