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祥
(1915—1944)
何万祥,甘肃省宁县人,本姓朱,1931年参加红军后改名何万祥。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何万祥作战勇猛,屡率突击队立战功。1936年2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何万祥被选为“渡河先遣队”队员。他和其他队员一起驾着5条小船,冒着敌人的密集射击,全力向前拼冲。刚到河心,何万祥的小船被冰块撞了个窟窿,何万祥一边射击,一边用脊背堵住洞口,保证了小船安全冲到对岸。一到对岸,他就飞身跃上岸边,第一个冲到敌堡跟前,炸掉了敌堡,被誉为“渡河英雄”。
1940年秋,何万祥所在的115师晋西独立支队一团到达鲁南,进入滨海区,何万祥被编入115师教导二旅四团八连任连长。春节将至,四团接到情报,日军将抢来的500多头肥猪集中在陇海路北一个叫桥町的据点,由20多名伪军在村子中央一个大炮楼上看守,准备第二天运走。团首长命令何万祥带八连去打掉炮楼,夺回肥猪给老百姓过年。当晚,何万祥带连队赶到桥町,指挥战士搭人梯翻过围墙,靠近炮楼。他一面布置火力压制炮楼上的敌人,一面登木梯爬到炮楼两个枪眼之间的死角向内喊话,命令伪军缴械投降。炮楼里的伪军在一名翻译官的指挥下负隅顽抗,并向附近阿湖据点的日军发出求救信号。何万祥见伪军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便接连顺枪眼向炮楼塞进几颗手榴弹。翻译官被炸死,几名伪军被炸伤,其余敌人举手投降,何万祥胜利完成任务。
桥町战斗后,何万祥任115师教导二旅六团二连任连长。1943年1月,在攻打郯城战斗中,他带领53 名战士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打退了500多个鬼子的4 次轮番冲锋。趁敌人败退的间隙,他又带领战士冲出阵地,拣拾敌人丢弃的武器弹药,准备新的战斗。
1943年3月,何万祥连改为滨海军区六团二连。这年冬季,为配合鲁中、清河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滨海军区组织了赣榆战役,何万祥的二连担任“奋勇队”。何万祥带领奋勇队,化装成给敌人送给养的老乡,与伪军上尉副官刘连城(我方地下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城楼下。凌晨,何万祥让刘连城向城楼上的哨兵喊话。敌哨兵听出刘连城的口音,毫不防备地拉开木栅门,让刘连城过去。何万祥示意两名扛着“面粉袋”(内装炸药包)的战士紧跟过去,自己与侦察班长就地卧倒掩护。刘连城利用给哨兵点烟的机会向城外发出信号,何万祥等人立即一跃而起,扑了进去,一举制服哨兵,打开城门。埋伏在城外的部队迅速进城,展开猛烈攻击。次日上午,胜利完成攻城任务,共歼敌200 多名,俘虏李亚藩以下敌伪1600多名。
1941年1月下旬,滨海军区部署的歼灭汉奸匪首朱信斋的战斗打响。朱信斋为匪多年,所带的3个中队400多人据守在一个地势险要而又坚固的工事里,兄弟部队进攻数次难以攻克。何万祥接受任务后,冒着连天炮火,用驳壳枪加手榴弹,轰开了敌人第一个地堡,接着又带领一个班一口气占领了6个地堡和一座炮楼,最后用“烟攻”使朱信斋束手就擒,为滨海人民除了一大害。
1944年春,鲁中军区发动了第三次讨伐伪“铁杆汉奸”吴化文的战役。何万祥所在的六团一营参加了这次战役。3月25日夜,二连连长何万祥率领战士到达大泉庄虎山东侧,截断敌团部与虎山守敌的电话线,拂晓前投入战斗。何万祥带领战士勇猛地冲到土围子跟前,察看清地形后,他指挥二连一名机枪手和三连部分战士迂回到围子后面牵制敌人,自己率领二、三连全部战士突入围墙内,经过十多分钟激战,占领了各地堡及壕沟,俘敌20余名,缴枪数10支。这时,敌人炮楼内重机枪又开始疯狂射击,三连二排排长高英忠中弹牺牲。何万祥见此情景,振臂高呼:“炸掉敌人重机枪,为高排长报仇!”即率领战士箭一般地冲向炮楼。当他们进入炮楼时,敌人已退到炮楼最上层。何万祥随身摸出两颗手榴弹,顺着阶梯带头往上冲。刚上到第二层时,头部中弹,这位年方29岁的英雄壮烈牺牲。
何万祥在13年的革命生涯中,参加过长征,经历大小战斗500多次,屡立战功,曾3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名扬山东战场,为国家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1944年7月7日,山东军区在抗日战争7周年纪念大会上,授予二连“战斗英雄连”光荣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的连队命名为“何万祥连”。山东军区文工团还以何万祥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歌曲《我们的连长何万祥》,在山东地区抗日军民中广为流传。